2021-4-9 | 生態保護論文
1.在生態保護的理念下,園林施工的養護管理技術
園林工程的施工建設階段,往往會出現種種問題,該項環節是關系到整體園林能否確保生態保護的關鍵,因此,應將其作為核心管理環節。首先,在確保園林生態保護的前提下,施工技術人員應從施工細節入手,進行科學的土壤處理與場地平整,積極聯系土建方與其達成共識,進而合理避免誤工反攻等不良現象。同時,還應依據施工現場狀況,總結合理的平整次序與平整方式,以提升施工效率。在保護土壤的生態環境環節,技術人員應高度重視,這是由于土壤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園林植物后續的良好生長,因此,應對其進行不同理化性質的實驗、化驗分析,從孔隙度、酸堿度、透氣性、透水以及持水性等層面進行測試分析,進而采取相應施基肥、消毒、培客土等措施進行有效的控制培育。施工環節中各類客土質量、翻挖深度與基肥施入量、腐熟度均應符合相關環保標準要求。再者,對于苗木的選用應嚴把質量關,在滿足種植要求標準前提下,遵循植株健壯、規格標準一致、苗干圓滿通直、組織充實、枝條茁壯、木質化程度水平高等原則。同時,應確保喬木的主干清晰明確、花灌木則應均勻分支,綠籬個體應呈現出上下均勻一致狀態,且下部不應出現脫裸現象,球形苗木應有茂密的枝葉,且根系完整發達,喬木種類主根應在三十厘米左右,并且包含較多須根與側根,在根系部位不應出現劈裂現象,應包含健壯完整的頂芽,不應出現病蟲害或機械性損傷、失水現象,應確保各類苗木具有旺盛生命力,并采用圃地進行苗木栽植。在清理場地環節,應注重將園林工程施工位置清理干凈,不應遺留對苗木生長有害的各類建筑垃圾,且清理階段應盡量避免對種植地進行大面積的不良踩踏致使苗木損壞,從而確保園林施工養護的同時,保護園林的生態環境。
2.園林工程施工與生態保護階段的技術問題研究
園林工程施工建設工作,不僅是單純的將設計綠化圖紙變為現實生活中的觀賞景物,在施工進程中需要注意的技術問題涉及較多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對原生態環境系統的科學保護。在生態保護階段,首先應注重對施工前期原有生態狀況環境的維護,應依據實際狀況對原有草地、樹木等植被細心呵護,盡可能降低對其生態系統的不良破壞。即應確保本區域生物物種多樣性,保持原有生息地,建立新一輪生息環境,滿足現代社會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要求。再者,在園林工程施工進程中,還應針對生息地、本地生物進行全面建檔,便于檢測保護與跟蹤調查。生態環境是植物、人類與動物等生物物種賴以生存的客觀環境,因此,應對其再生能力進行保護,一旦園林工程施工對其造成了不良破壞則較難再次創建并予以修復,需要再投入的成本也會極其可觀。在城市區域施工中,應合理保護各類野生動物、鄉土豐富植物的半自然與自然保留地,在城市建設與整體規劃中,不僅應滿足高速經濟發展需求,同時還應高度重視社會大眾對生態、生存環境的豐富要求。在實際施工階段,經常會遇到灌叢、荒坡、河川、森林、洼地、湖泊、廢棄礦坑等自然地理環境,該類區域在保護多樣性生物層面內含巨大潛力。因此,施工階段不應僅簡單的依照圖紙進行施工,而應樹立保護生態基本原則,對于各類內含利用價值或保護效能的區域應及時同技術人員、規劃建設部門與施工人員展開全面交流與溝通,在不對整體園林工程效果造成影響的基礎上,創設出全面保護該區域生態自然環境的科學施工方案。另外,應注重對各類濕地生態環境系統、野生植物、動物賴以生存自然環境的科學保護,一般來講水塘、湖泊、沼澤、洼地等均包含于濕地生態系統之中,較多生物物種均長期生存于上述自然環境,倘若其喪失了生存環境空間勢必會導致各類野生植物、動物物種瀕臨死亡或滅絕。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長期對各類生態自然環境進行過渡的利用與開發,欠缺對其必要的保護與修復,令自身陷入了全球范疇的生態危機之中。為有效緩解這一危機現象,應在園林工程施工環節中充分考量各類生物物種生存要求,盡可能保護日益降低的濕地環境生態系統,為各類生物物種的延續保留創造優質和諧的生存環境與自然條件。對原有土壤條件我們應適時進行修復,完善植物生存生長的有效空間,注重對土壤養料與表面的修復補充,進而營造良好的植物生長條件。在栽植樹木階段我們應注重各類不同物種的生長周期,遵循其成活客觀規律,并進行個性化、適應性的培育栽植,全面提升施工建設效益。
3.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園林工程施工建設重要性,只有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在施工中期嚴格控制管理、注重后期養護,全面保護各類生物、植物生態系統,才能真正為其營造良好、優質的生長空間,在提升生產效益的同時真正優化社會環境,促進各項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