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基礎課程論文
本文作者:洪鍵光 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港口理工學校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已經是學生一門最重要、最基礎的課程。由于傳統觀念、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學生素質以及教材等因素的影響,目前不少中職學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如何通過創新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課題,筆者為此進行了探索,現結合教學改革實踐,就此做一些探討。
一教學目標應建立在“純”應用的教學理念上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對計算機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該給學生打下什么樣的基礎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具體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某些有一定代表性的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的使用,具備使用新軟件以獲取新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使學生今后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不斷補充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計算機文化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在信息化社會里更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須具備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具體內容如下:第一,計算機文化概論。(1)計算機發展史;(2)計算機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3)計算機文化對信息化社會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響。第二,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1)計算機分類;(2)計算機軟、硬件基本組成;(3)指令與程序、二進制、存儲程序原理;(4)計算機內部信息的表示與存儲;(5)計算機語言、計算機程序的基本概念。第三,計算機與信息社會。即了解安全、可靠、保密、知識共享與知識產權。
2.計算機應用
教學應以面向應用為主線,使學生了解當前計算機應用與開發的水平及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將計算機技術用于解決問題的意識、應用系統的初步能力。教學內容應在Windows圖形窗口界面下,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以計算機網絡的使用為核心。具體內容如下:第一,計算機基本操作。(1)掌握正確的鍵盤指法和鼠標使用方法;(2)掌握英文和一種漢字輸入方法,并能達到熟練程度;(3)掌握WindowsXP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與使用。第二,熟練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件,如Word。(1)掌握文字處理軟件界面的基本操作方法;(2)掌握文字的錄入、編輯與格式化工作;(3)掌握文檔中表格的制作與使用;(4)掌握簡單的排版功能及打印輸出。第三,計算機信息管理基礎。隨著信息量的高速增長,作為信息管理主要內容的數據庫應用必不可少,因此,了解數據庫基本知識和使用方法也是軟件技術的內容之一。第四,掌握一些常用網絡操作。鑒于網絡的迅速發展,一個人只有當他能使用自己的計算機上網,在全球范圍內與他人進行交流信息、搜索查取他所需的資料,自由地共享網上豐富的數據資源之時,才能符合當前信息化時代對他的要求。因此教學內容應包括掌握一些常用網絡操作,如瀏覽、下載文件、使用E-mail等。
二合理選擇上機教學的基本程序
計算機課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無論是學習使用軟件,還是程序設計,上機操作都是一個重點。一方面上機操作是教學的一個環節,另一方面它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鞏固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的實踐活動,特別是職業技術學校,需重視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
1.精講
精講就是在上機前,教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講清操作的目的和功能、操作順序、操作要領、安全操作等內容,大致如下:第一,學習該項操作的目的和功能。教師應考慮如何設計使上機內容趣味化,盡量使學生擺脫在練習中的枯燥感,也可將學生目前的學習和他們以后的工作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好本領,掌握操作技能的濃厚興趣和強烈要求。第二,上機操作的順序和操作要領。首先向學生講清上機操作的先后順序和動作要領,其次講清操作中易產生的問題。例如,剛開始進行指法訓練時,教師應避免學生一上來就急于求快而忽視擊鍵時手型的規范。待學生熟悉各鍵位的字母和手型規范后,再強調速度,不斷提高打字速度,并善于利用周圍的典型去激勵學生,使學生有追趕的目標,從而刻苦地訓練。第三,安全操作。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同時也學會了破壞軟硬件的手段,教師要從思想上教育學生,使其樹立良好的操作思想和習慣,嚴格按要求的上機內容進行操作,強調操作紀律。
2.演示
演示時教師對所教專業操作進行示范表演,給學生做出模仿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一開始就在投影儀上對全班學生進行演示,邊演示邊強調技術要領和注意事項。這樣,學生既能直觀地掌握要領,便于其走上訓練的正軌,又能使教師不必為每個學生重復講解和演示同一課題的內容,減輕勞動強度,以便教師騰出時間加強巡堂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
3.多練
練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學要求,學生自行完成上機操作的學習過程,具體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備教材。計算機上機課與理論課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上機課與理論課的備課時間應同步進行,并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合理安排好理論與上機課時的對應關系,使教學內容的講與練有機結合。第二,備學生。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提出更深、更廣的要求,而對稍差的學生,切忌要求過高。上機課的教學難點相對來說較為分散,所以教師既要考慮到學生在共性上的難點,也要注意學生因個性差異出現的難點。第三,其他方面的準備。教師應熟悉機房的各種情況,特別是機房的軟件環境。上機前一天,教師應到機房檢查或準備好上機所需的軟、硬件,因為學校機房軟件環境因種種原因極有可能變動,要確保不出現意外故障。另外,根據機器臺數與學生實際人數如何分組、如何就座等細節,教師也要周密考慮。第四,技能訓練。教師在設計上機課時,必須做到以下三點:(1)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下達訓練指標時,不要一次就提過高的要求。對某些較復雜、難度較大的課題,先易后難,待掌握各部分后再向復雜、完整的課題過渡。(2)重視保證練習質量,并正確掌握練習速度。(3)要合理安排練習時間與次數。第五,嚴格要求。教師對上機內容精心設計,學生在上機過程中應始終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練習,不能讓學生自由地隨意去操作,這樣才不會造成學生只顧打字或打游戲或亂操作,造成計算機資源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