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
本文作者:徐曉娟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職教中心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活動中最有效的時刻就是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狀態的時刻。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景,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景”相聯系的,因為在“情景”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意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到的新知識。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任務”設計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的綜合處理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過程等方面,設計出具有某種“情景”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這種“情景”中探索實踐,激發學生聯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并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每節課開始的時候,教師通過演示一個小動畫、一段有趣的影片、一些有交互性的CAI多媒體課件,學生被那些有趣的畫面所吸引,為美妙的音樂而著迷,更為能控制里面的動畫而驚嘆的時候,不失時機地揭示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這時候學生的興趣與動手欲望是非常強烈的,個個躍躍欲試。問題教學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入“情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明確問題、闡述問題、組織問題和輸出解決問題方案的過程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要根據反饋信息,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本人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用了“問題情景”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有梯度的問題情景,激活學生思維
設置問題情景時,要引起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活思維,把他帶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中去,就必須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將要學的知識聯系起來。問題必須難易適度。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無需思考就能得到答案,這樣容易使學生形成一種不愛深入思考問題和不善于從復雜的聯系中思考問題的不良習慣;問題過于深奧,在學生的知識水平上不能解決,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不利。對某些綜合性的問題情景,教師可將其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問題情景,為學生鋪路搭橋,促使學生真正進入大的問題情景之中。例如:我在教學Illustrator軟件時,為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導入的:Illustrator軟件廣泛應用于工藝印刷排版設計等,功能非常強大。通過這段時間的初步學習,我們已經學會一些比較復雜的矢量圖形的繪制。大家觀看屏幕上的這把折扇,你打算怎樣設計它的制作流程?先做扇骨還是先做扇柄呢?下面我們剖析它的流程:(1)扇子分為哪幾個部分?(扇面、扇骨、扇柄)(2)你個人覺得我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3)在這些制作過程中,哪個流程更快捷更方便?如此設置“問題”,把大問題化成小問題,一步步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也能快速進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二、教學材料的精心選擇,是創設問題情景的基礎
問題情景的創設應當有充分、豐富的課堂教學材料為鋪墊,使學生的思維在廣度、深度上有一個充分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和余地。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課時,精心篩選材料,緊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習目的,而又應有所拓展和延伸。問題情景可用于新授課,從一開始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氣氛很快進入活躍的高潮。例如,在學習“Flash8動漫設計”時,因為學生都有看動畫片的經歷,所以在學習動漫設計的開始,我引導學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許多優秀的動畫,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資料。通過教師精心選擇的資料,為學生創設一個美好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針對性地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多次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學生就逐漸養成了通過“查找觀察優秀動畫—思考分析—發現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當然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中,還會遇到很多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再通過“不斷地觀察—將問題分解細化—逐一解決”的過程,最后達到自己的目標。在這樣交替循環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不斷進步提高的起點是觀察,發現問題是關鍵。例如,在講授Word文字處理軟件中,執行查找與替換這個操作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手工查找并替換文章中出現較多的同一關鍵詞,由于替換次數較多,操作起來麻煩且重復,學生自己就要向教師提出問題:有沒有簡單的操作方法,能夠預先設置好查找和替換內容,一次性全部替換完成了?教師此時再引出新課講授的內容,執行查找與替換操作。這樣做的效果明顯要比教師直接提出查找與替換操作要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受到原有的知識經驗或思維定式的影響,當遇到的新問題時“想當然”地進行分析,從而出現錯誤的結果。教師在選擇教學材料時應針對三維目標、重點和難點,強化學生問題意識,促使學生不斷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創設問題情景時,應選擇生活實際中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案例,引起學生的好奇,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促使學生在生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
三、教學結構的巧妙安排,為問題情景創設選擇良好的時機
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優化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問題情景是課堂教學整體結構中的重要一環,教師一方面在教學中要完成預定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另一方面又要創設問題情景,溝通師生關系,進行雙邊活動,激發學生思維,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因此要巧妙安排課堂教學結構,不失時機地創設問題情景。例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進行多媒體作品的制作教學時,讓學生制作一個介紹自己學校的多媒體作品,以達到學生熟練應用“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我為學生搜集了大量的多媒體材料,學生要思考用什么材料表現自己的學校,材料應該怎樣組織,界面如何安排,顏色如何設計,大家紛紛出主意,想辦法,等到任務完成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在“任務”的設計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多種功能,設計出具有某種“情景”的學習“任務”,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學生在這種“情景”中探索實踐,激發學生聯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如果教師再抓住時機對學生加以指導,效果會更好。再如:展示以前學生用Word、Pow-erPoint制作的送給教師的賀卡,感人的圖片、發自肺腑的文字、恰到好處的邊框及背景的修飾,配以優美的背景音樂,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對教師的感恩之中,“任務”成功展示。教師創設情景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征,采用適當“任務”進行驅動,主要目的是誘發學生探索求知的動機。問題情景的創設應盡可能集中到教學的關鍵點上,以關鍵點為中心。整體性與關鍵性要統一,可行性與靈活性要統一。例如,在平面設計課上制作一把折扇,我先引入了這把折扇,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提出問題,帶著這個問題進一步深入學習有關本節的內容,最后利用所學的內容解決扇子的制作,從而拓展提問:利用本節所學的內容還能制作什么圖形?組成一連串問題,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問題鏈”,通過“問題鏈”實現課堂教學整體性與關鍵性的統一。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依據情景所提供的各種線索,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處理。在新舊知識間產生接觸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進一步探索的信心和毅力。根據教學反饋信息,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創新思維,掀起學習高潮,設法形成情景交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發現新問題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