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貸管理論文
一、供應鏈融資的特點
與傳統信貸模式相比,供應鏈融資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商業銀行選定在供應鏈中居于主導地位、在業務往來中具有明顯優勢的大型優質企業作為核心企業,圍繞核心企業為其上下游經營管理規范、商業信用良好的參與主體提供融資服務。供應鏈融資中,商業銀行改變了過去對單一企業個體的授信模式,轉向考察整個供應鏈的交易背景和交易風險,跳出對單個企業靜態的財務報表和孤立的個體信用評級等框架束縛,基于對供應鏈和核心企業的評估分析,根據連續穩定的真實交易關系,選擇資質良好的上下游企業作為融資對象,通過存貨、應收賬款、訂單、倉單等商品抵質押或者核心企業的擔保,開展信貸融資業務。
二是商業銀行基于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商業信用,為融資對象提供匹配交易周期的信貸資金,重點考查交易的真實性和自償性。供應鏈融資更加注重債項評級,在當前信貸抵押文化盛行的金融環境下大大減少了對抵押和擔保的要求。同時,銀行通過設置封閉性貸款流程,憑借對物權單據的管理、操作流程的控制和融資款項的封閉運作,確保融資對象在供應鏈交易過程中獲得的銷售收入作為第一還款來源,因而供應鏈融資總體來說風險相對較小。
三是供應鏈融資有效利用了供應鏈參與主體之間穩定的契約關系和相互的熟悉信任關系,合理利用了核心企業的信用增信和擔保,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融資設計。所以,供應鏈融資的存在和發展依賴于邊界清晰、各參與主體密切協作、良性和諧的供應鏈商業生態系統。
四是為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物流監管和信息優勢,進一步順暢供應鏈融資流程,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供應鏈融資業務中可以引入第三方的物流企業、行業協會和合作組織。第三方物流企業掌握著大量的物流信息,對庫存物品規格型號、質量、價格、銷售市場等情況比較了解,他們的引入既有利于擴大抵質押物品范圍,又能做到有效監管;行業協會和合作組織掌握著大量的成員信息和豐富的市場信息,內聯成員、外接市場,他們的介入則可以幫助銀行大大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和信貸交易成本。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融資的業務模式
傳統信貸業務模式下,商業銀行對用信主體進行信用評級,并要求提供固定資產抵押或有效擔保。在供應鏈融資業務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核心企業與上下游參與主體交易所產生的存貨、應收賬款、訂單、預付賬款等動產或權利作為抵質押,擴大了擔保范圍,創新了信貸業務模式。
(一)商業銀行對核心企業上游開展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模式
供應鏈上游的企業作為核心企業的供應商,如果與核心企業存在真實穩定的交易關系,由交易所產生的存貨、應收賬款、訂單就可以轉化為可預期的未來收入現金流,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基于核心企業的信用、供應鏈的暢通運作以及未來的現金流開展相應的供應鏈融資業務。
1.基于存貨的融通倉融資業務模式
融通倉中的融是指金融,通是指物流流通,倉是指存貨倉儲,存貨則包括企業采購的原材料、加工的半成品以及待銷售的產成品等。融通倉在供應鏈融資中引入了第三方物流商,商業銀行與物流商簽訂合作協議。按照銀行要求,核心企業的上游企業要將存貨放置于物流商倉庫中,物流商要采取存貨驗收、價值評估、貨物運輸甚至貨物處置等物流監管措施,上游企業則可以以存入物流商倉庫中的存貨作為抵押申請信貸融資。
2.基于應收賬款的質押融資業務模式
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是商業銀行根據供應鏈銷售合同或服務合同,以上游企業對核心企業形成的應收賬款單據憑證作為質押物開展的質押貸款。由于核心企業是上游企業的債務人,商業銀行可以要求其參與到具體融資方案中來,起到反擔保作用。
3.基于訂單的質押融資業務模式
訂單質押融資是商業銀行根據供應鏈訂單合同或供貨合同,以核心企業對上游企業形成的訂單作為質押物開展的質押貸款。由于核心企業履行訂單義務的意愿、能力較強,商業銀行更加關注的是定單審查、資金用途監管等貸后管理工作,以確保貸款資金用在定單業務上。
(二)商業銀行對核心企業下游開展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模式
下游企業往往要向作為核心企業的供應商支付預付款,換取未來的提貨權,商業銀行可以基于預付賬款,要求下游企業以代表提貨權的特定倉單作為質押物,開展預付賬款質押融資。預付賬款供應鏈融資的一種業務模式是保兌倉,保是指保證金,兌是指承兌匯票,倉是指貨物倉儲。同融通倉業務模式類似,保兌倉也引入了第三方物流商。在保兌倉中,下游企業向商業銀行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后,銀行開出以核心企業為收款人的銀行承兌匯票,核心企業收到匯票后通過物流商向下游企業發貨并將倉單交由銀行,銀行憑倉單向核心企業撥付貨款。由于核心企業獲得了批量銷售的便利,銀行一般要求其承諾回購剩余貨物并為下游企業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以降低并緩釋融資風險。
三、中小企業和“三農”信貸模式創新
供應鏈融資的本質是將整個供應鏈納入考查范圍,既突破了商業銀行對單個企業個體傳統的授信要求,又擴大了有效抵質押擔保范圍,為破解中小企業和“三農”信貸難題提供了思路。
一是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商業銀行依托供應鏈真實的交易背景,借助核心企業的信用及其為中小企業提供的直接或間接的擔保進行信用增級,基于對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存貨、應收賬款和預付款等進行抵質押融資,可以解決中小企業抵押擔保不足的問題,大大拓寬了客戶和業務范圍。同時,通過與核心企業的深入合作和溝通交流,借助核心企業對供應鏈中小企業的深入了解和居于優勢的業務話語權,商業銀行可以掌握到中小企業的相關信息,切實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如,被評為2012年度優秀中小企業服務產品的中國農業銀行縣域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就是農行以縣域中小企業與買方簽訂有效商務合同且賣方已按商務合同約定履行了主要義務的應收賬款為質押擔保,為賣方辦理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等表內外融資業務。該產品針對供應鏈中小企業客戶與核心企業之間合作關系較為穩定、應收賬款質量相對較高的特點,以應收賬款質押擔保的方式為客戶提供融資服務,有效盤活了企業資金,緩解了中小企業客戶擔保難、融資難的問題。
二是在“三農”領域,商業銀行選定農產品供應鏈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流通貿易企業、產業園區基地等作為核心企業,基于農戶或農村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真實穩定交易所產生的訂單、存貨等資產,通過“銀行+龍頭企業+農戶或農村中小企業”方式開展龍頭企業帶動型、通過“銀行+農產品流通貿易企業+農戶或農村中小企業”方式開展商業渠道帶動型、通過“銀行+產業園區基地+農戶或農村中小企業”方式開展產業園區帶動型、通過“銀行+農業合作組織+農戶或農村中小企業”方式開展合作組織帶動型等多種形式的供應鏈融資,將銀行信貸模式由“點對點”升級為“點對線、點對鏈”,實實在在幫助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較好地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以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通遼分行的供應鏈融資為例,該行基于一條較為穩定成熟的農產品供應鏈,積極開發“銀行+龍頭企業+地區經銷商+農戶”的供應鏈融資產品,其主要創新在于農行選取一家實力雄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核心企業,雙方簽署“三農”金融服務合作框架協議,明確由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中經銷商及農戶貸款的保證人,農行根據核心企業的發展前景、經營期限和資產、負債情況為其核定擔保額度。地區經銷商基于其對農戶的了解,向農行提供訂單農戶名單。農行則按照名單進行實際入戶調查,并采用核心企業擔保與農戶聯保結合的形式向農戶放貸,秋收后由核心企業按照訂單約定優先向農戶收購,保證了還款來源,有效控制了風險。
四、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供應鏈融資的認識
供應鏈融資既是一種新型的信貸融資模式,又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模式,這種業務模式重點考察商業信用和核心企業,既擴大了抵押擔保范圍,又降低了信貸風險;既可以鞏固銀行與核心企業的合作基礎,又可以甄選儲備成長性中小企業等潛在優質客戶;既可以做大資產業務,帶來穩定的保證金存款,還可以增加結算、理財、代收賬款等中間業務收入,有助于資產、負債、中間業務的聯動發展,是商業銀行提升差異化競爭優勢和綜合效益的重要手段。對此,商業銀行應當充分重視,加大對供應鏈融資的本質、特點、運作機制、管理技術以及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前瞻性研究,搶抓搶占市場先機。
(二)進一步提高供應鏈融資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
不同行業、不同產業、不同地域的供應鏈具有很大差異,表現出很強的行業特色和地方特色,商業銀行應當深入分析不同供應鏈特征和金融需求特點,因業制宜、因地制宜,主動創新、持續創新,針對性地提供契合中小企業和“三農”領域金融需求的信貸產品和服務。特別是應當努力挖掘并充分發揮供應鏈核心企業、專業物流公司、合作組織或行業協會在信息獲取、信用增級、風險緩釋轉嫁方面的作用,創新開發出適合行業產業特點、業務操作標準高效、風險控制完善有效的多樣化、差異化的融資產品和服務。
(三)進一步提高供應鏈融資風險管理水平
供應鏈融資不是針對某個個體,而是針對整條供應鏈,從而對商業銀行全供應鏈、全信貸流程的風險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商業銀行既要充分了解不同行業產業供應鏈的特點和市場信息,科學分析供應鏈整體運行和每個環節的特征,審慎評估核心企業條件并合理確定準入標準,緊密與核心企業和物流商的配合,加強抵質押物監管,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還應從銀行內部機構設置、業務流程、信貸審批、授權管理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優化調整,完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制衡性,降低操作風險;同時加強對物權法等法律法規的深入研究,防范抵質押創新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和監管風險。
本文作者:曹乾 單位:中國農業銀行人力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