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會計審計
自從1998年財政部出臺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后,各地大都開展了以一年為周期的大規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問題也在所難免。筆者作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講教師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期拋磚引玉。
一、破除任務觀點,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作為一項事業來經營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擔負著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維護正常經濟秩序的歷史重任,肩負著實現知識更新和人才創新的重要使命,對建設和諧社會、節約型社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會計教育中最活躍、最有生命力的部分,相關部門和人員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作為一項事業來苦心經營,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二、立足地方實際,明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人員作為經濟管理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對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而目前會計人員總體水平不高,因此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在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基礎上,著力培養一批不僅精通會計業務處理、并且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具有戰略發展思維及組織管理能力的中、高級會計人才。
三、切實發揮財政部門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
財政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應努力從被動適應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搭建一個有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服務平臺,建立一個統一、規范、和諧、高效的培訓環境。首先財政部門中專司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管理機構可以借風使船,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努力研究繼續教育的規律、要求、實踐方式等;在接受上級監督、管理的同時,主動尋求上級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制訂繼續教育的總體規劃和中長期計劃以及近期工作安排,高效率地整合和配置稀缺的教育資源,有計劃地、創造性地開展繼續教育工作。其次應在繼續教育管理機構的主持下成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構成除財政部門的人員和教學、科研單位的會計專家外還應吸收大企業集團的財務負責人、高級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骨干以及金融、保險、審計、稅務等相關部門的高層次人員參加,另外還應考慮信息技術方面的專家和部分行業領導。委員會應定期召開會議,其主要職責應為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的制定和修訂、中長期計劃的制定和調整、培訓單位和教師資格的認定、繼續教育內容的設計和方式的選擇、教材和考核形式的確定、培訓過程的監督檢查和培訓效果的分析、評價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研討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等。
四、加強優勢教育資源的培育,充分發揮教育的育人功能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質量,需要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提供保障。應選用德才兼備的教師,并為他們頒發聘書,以增強角色意識;建立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按培訓計劃授課;注意教師的合理搭配,力求人盡其才。條件具備時,可建立會計師資庫或培訓教師備案制度,根據不同的培訓要求從中抽選教師。同時,會計管理機構應注重對教師的培養,提高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對優秀教師應給予精神和物質鼓勵,以增強他們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教學設施建設也不容忽視??梢栽谝恍┯布O施配套到位、服務意識較強、服務質量較高的地方掛牌,將其作為定點培訓場所,為營造良好的培訓環境提供物質上的保障。
五、合理確定會計人員的能力框架,精心設計繼續教育的內容
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的激烈競爭要求會計人員由傳統報賬型向參與管理決策轉變,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由事后核算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轉變,由傳統手工方法向應用計算機等高科技手段轉變“,職業判斷”、風險的控制與會計計量等都成為會計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環境會計、資源會計、社會保障會計、私營企業會計、合伙會計、會計代理等會計領域的新問題也不斷涌現。會計人員面臨的挑戰和壓力越來越大,繼續教育的任務越來越重。這就要求我們結合經濟發展的實際和會計人員的現狀確定會計人員的能力框架,在能力框架的范疇內有計劃地安排繼續教育的內容,并編寫詳細的指南或手冊。把最新的財經法規、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等方面的內容作為必修內容,再根據情況適當安排一些能力框架內的專題內容,其他問題則需要通過自學、實踐中摸索、參與科學研究、參加各種學歷教育等途徑來解決。會計人員的自我教育和培養至關重要。
六、以人為本—多樣化的繼續教育形式和靈活的考核方式
目前大多數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還是參加財政部門統一組織的集中培訓。前已述及,集中培訓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應想方設法引導會計人員通過自學、自我教育來提高職業能力,高層次的會計人員可參加上級組織的高層次培訓,還應組織各種專題研討、案例分析、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有條件的還應參與課題研究,促進會計科學的發展。同時為解決會計人員的工學矛盾和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會計人員的需求不同問題,在健全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可在同一培訓點的工作日和周末分別開設日班和晚班,金融保險、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培訓最好與企業分開進行,取得從業資格時間較短且以前未接受過專業教育、缺少從業經歷和不在崗的持證人員應與一般會計人員和高級會計人員分開進行培訓,條件成熟時可開辦“培訓超市”,提供多種培訓“菜單”,讓會計人員自主選擇培訓方式。合適的考核方式是實現繼續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必修的內容應建立試卷庫或試題庫。自學內容應定期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檢查。高層次的會計人員可通過提供制度設計方案、調研報告、工作論文、經驗總結等進行考核。
七、重視教材建設,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供方便條件
繼續教育教材應分兩部分。一部分為在能力框架范圍內按能力培養需要編寫的系列教材,這類教材應具有較好的通用性和穩定性,既通俗易懂,又全面具體,便于自學,可結合會計人員的實際情況組織力量編寫;另一部分為每年的培訓教材,這類教材主要體現知識更新的需要,主要介紹最新的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財經法規、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及相關內容、辦理特定業務的具體辦法等,并注意與上一次培訓教材的銜接。為保證教材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應在繼續教育管理機構的主持下根據繼續教育專家咨詢委員會的討論組織專門的相對穩定的編寫班子,成員應由財政部門的相關人員、院校的富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和理論基礎較好、業務能力較強的實際工作者等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