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會衛生論文
作者:崔慧先 李瑞利 邳克江 全江濤 袁培行
臨床教學基地是醫學院校實施醫學教育的重要載體,加強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對滿足臨床教學需要,穩定和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1996年以來,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規模和培養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校原有的附屬醫院已不能滿足臨床教學的要求。在此形勢下,我們積極利用社會衛生資源,探索臨床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的新模式,保證了臨床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目前,我校除已有的6所直屬附屬醫院外,新建了13所非隸屬關系臨床醫學院和附屬醫院,44所教學醫院,在臨床教學基地規范化建設與管理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
1基本思路
堅持強強合作,單項管理,互惠互利,雙贏發展的原則,立足冀京(河北省和北京市)選擇醫療條件好,技術力量雄厚,合作意識強,教學熱情高的醫院進行校院合作。利用學校和直屬附屬醫院的優勢,加強基地的內涵建設,將這些醫院逐漸建設成為能夠達到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學工作要求的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學校除對教學工作進行單項指導性管理外,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的人、財、物方面仍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目前,已構建成“以臨床醫學院為核心,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為骨干,教學醫院和社區實踐基地為兩翼”的立體臨床教學網絡。為解決教學規模的擴大與臨床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探索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2具體措施
2.1以強強合作,雙贏發展為原則: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或臨床醫學院的建設,首先要選擇醫療條件好,技術力量雄厚,有合作意識,醫院教學熱情高(尤其是主要負責人),而且在當地有較高的知名度,符合原國家教委、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的《普通高等醫學教育臨床教學基地管理暫行規定》要求。具體操作上,學校和醫院雙方以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為合作的重點,學校在科研課題申報、課題協作、論文發表、研究生培養及導師遴選、教學職稱、師資培訓等方面,對教學基地給予充分的支持和指導。同時,以醫院投資為主,院校共建(學校把學生經費的一部分直接劃撥醫院使用),改善醫院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形成強烈的合作氛圍。醫院則按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完成學生的教學和實習任務。非隸屬關系的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作為學校的二級教學部門,完成大學本科四年級的教學、見習和生產實習任務,并負責學生的學籍管理及組織發展等工作。學校和醫院的關系是互惠互利,相互發展的關系,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2.2建立“基地遴選-高校培訓-基地使用”師資培養模式:教師在臨床教學工作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臨床教學質量。特別是新建非隸屬醫院,這個問題更為重要。為此,學校十分重視基地教師的培訓工作,各基地在接收學生之前,由基地遴選技術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具有教學熱情的臨床醫師擔任臨床教學和帶教工作,并對教師進行教學業務培訓,同時規定,只有取得培訓合格證的醫師才有資格成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和碩導、博導。培訓的基本模式是:一是遴選出的基地醫師到學校直屬附屬醫院進修、學習,由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高年資講師或專家對基地教師進行傳、幫、帶;二是學校經常派教學骨干到基地進行學術講座,指導基地的教學實踐;三是學校有計劃地舉辦基地教學骨干師資培訓班集中培訓。同時要求,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各基地必須派教師參加(如教學觀摩、技能考核、教師授課競賽等)。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使基地骨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了解了臨床教學的基本程序,掌握了教育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實現由臨床醫師向教師角色的轉變。幾年來,學校共為基地培養教師800余人,為提高基地的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3抓重點,樹典范:首先以經典的直屬附屬醫院為樣板,依此模式建設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堅持直屬附屬醫院與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同步管理的模式,嚴格規范非隸屬醫院的教學行為。一些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通過幾年的建設,教學意識不斷增強,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保證了臨床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到這些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學習的學生情緒穩定,教學質量與校直屬附屬醫院的水平基本一致。同時,醫院本身也在醫療、科研、學科建設、效益等方面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根據數年來的實踐與評估,學校將唐山工人醫院樹為“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優秀示范教學基地”,使新建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看到了教學工作帶來的效益,找準了目標,學有榜樣。
2.4建立教學醫院向非隸屬醫院轉型的基本模式:為使教學醫院向非隸屬醫院的轉化,學校制定了“三步走”的模式。第一步,教學醫院首先接收學校??粕慕虒W、見習和實習任務;第二步,學校直屬附屬醫院與教學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在第五學年,派遣部分在直屬醫院實習的五年級學生到教學醫院,由教學醫院完成部分學生的五年級實習任務。在教學醫院帶教過程中,直屬醫院不定期選派專家到教學醫院進行指導,不斷提高教學醫院的帶教水平。通過帶教活動,使教學醫院教師基本了解臨床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掌握教學技巧,提高帶教水平;第三步,按學校教學計劃要求,完成學校本科生四年級的臨床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并落實五年級的實習。通過這一模式,完成教學醫院向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的轉化,進而正式接收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教學、見習和實習任務。
2.5加強基地的內涵建設,強化基地的教學職能:經過幾年的建設,目前,我校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已從數量擴充向內涵建設過渡。為規范各基地的教學行為,穩定和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從制度建設入手,對臨床教學基地實習“目標管理”、“封閉式管理”,制定了《臨床教學管理暫行條例》、《實習醫院教學工作規范化管理暫行規定》、《非直屬附屬醫院教學工作有關問題暫行規定》等教學文件,編印了《河北醫科大學臨床教學規范管理手冊》,修訂了各臨床專業教學大綱,編寫了《見習指導》、《臨床實習手冊》,公開出版了《最新臨床實習醫師教程》、對教師提出了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書育人和基本素質要求,對學生提出了態度、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以穩定教學秩序,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在內涵建設工作中,學校率先在全省進行了“臨床教學基地評估”指標的制定、評估工作,制定的指標體系被用于全省教學基地的評估和推廣使用。
2.6狠抓教學各環節質量管理,強化學生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培養:為了加強醫學生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學校對各非隸屬關系附屬醫院的要求與直屬附屬醫院要求相同,除了遴選高水平教師進行理論授課,加強對教學過程各環節的督導,以保證教學質量外,對各基地臨床醫學專業主干課程進行理論統考,使學生掌握醫學基礎理論和知識。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率先在全省醫學院校中制定了“臨床技能考核指標體系”,并連續五年對3600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進行校級技能的統考工作,并將臨床技能考核成績與學生畢業直接掛鉤,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不能畢業。臨床技能考核標準的制定及實施,對教師和學生雙方起到了導向作用,促使教師和學生重視臨床實踐技能的教學,使學生畢業后能順利地走向臨床工作崗位。“畢業生臨床技能考核”指標的制定和考核工作已被省衛生廳采納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