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網絡管理論文
作者:馬睿 單位: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
現在,網絡管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相信隨著IT技術的進步,網絡管理技術將逐漸成熟并日臻完善。當然,無論網絡管理技術進步到何種程度,都不能奢望出現讓網絡管理人員一勞永逸的網管工具。網絡管理本身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網管工具要考慮的問題比讓計算機下棋或管理飛機的進出港要復雜得多。即使有了帶有人工智能的網管工具,它也僅僅讓網絡管理變得容易一些,而不會全部代替人的工作。隨著網絡種類的繁榮及網絡技術的提高,網絡管理工作日益復雜,未來的網絡管理強調更好的接入控制,即加強不同用戶、多媒體業務功能的管理。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將應用于網絡管理,未來的網絡管理系統還將具有自學習能力和自我規劃功能。
一、基于Web的網絡管理
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管理模式,基于Web的網絡管理模式,被簡稱為WBM。WBM從出現伊始就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它以其特有的靈活性、易操作性等特點贏得了許多技術專家和用戶的青睞,被譽為“將改變用戶網絡管理方式的革命性網絡管理解決方案”。隨著企業內部網的快速發展,其本身的結構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網絡管理的工作量,給網絡管理員真正管理好內部網帶來了很大的因難。傳統的網絡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網絡發展的趨勢。為此,基于Web的網絡管理WBM模型應運而生。
簡單地講,基于Web的網絡管理WBM模型是在內部網不斷普及的背景下產生的。內部網實際上就是專用的WorldWideWeb,以Web服務器組建而成,主要用于組織內部的信息共享。內部網用戶通過簡單、通用的操作界面Web瀏覽器可以在任何地點的任何網絡平臺上與服務器進行通信。WBM模型就是將內部網的技術與現有的網絡管理技術相融合,為網絡管理人員提供更具有分布性和實時性,操作更方便、能力更強的管理網絡系統的方法。
現在人們花費許多精力擴展Web的范圍和能力。但要讓Web真正應用于網絡管理,以取代傳統的網絡管理模式,還需要國際標準組織、網絡設備供應商、網絡管理系統供應商和用戶做大量的基礎工作。隨著計算機網絡和通信規模的不斷擴大,網絡結構日益復雜和異構化,網絡管理也隨之迅速發展。由傳統的網絡管理系統發展到基于Web的網絡管理系統已經是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網絡在發展,網絡管理也在發展,Web技術正在悄悄地改變著網絡管理的方式,讓我們拭目以待WBM技術的發展。
二、基于CORBA技術的網絡管理
CORA的中文意思是公共對象請求代理體系結構。CORBA是對象管理組織(OMG)為解決分布式處理環境下硬件和軟件系統的互連互通而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CORBA的核心是對象請求代理ORB。在分布式處理中,它接收客戶端發出的處理請求,并為客戶端在分布環境中找到實施對象,令實施對象接收請求,向實施對象傳送請求的數據,對實施對象的實現方法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客戶。通過ORB,客戶端不需要知道實施對象的位置、編程語言、遠程主機的操作系統等信息,即可實現對實施對象的處理。
簡單地說,CORBA是一個面向對象的分布式計算平臺,它允許不同的程序之間透明地進行相互操作,而不用關心對方位于何地、由誰來設計、運行于何種軟硬件平臺以及用何種語言來實現等。CORBA分布式對象技術正在逐漸成為分布式計算環境發展的主流方向,使用分布對象技術開發的系統具有機構靈活性、軟硬件平臺無關性、系統可擴展性等優點,特別適用于網絡環境下的分布式系統開發,能夠有效地解決異構環境下的應用互操作性和系統集成。OMG已經提出了基于COR-BA的網管系統的體系結構,使用CORBA的方法可以實現基于051開放接口和051系統管理概念。可以預見,CORBA將在網絡管理和系統管理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利用CORBA進行網絡管理,既可以用CORBA客戶實現管理系統,也可以利用CORBA來定義被管對象,還可以單獨利用CORBA實現嚴格完整的網絡管理系統。但是為了發揮現有網絡管理模型在管理信息定義以及管理信息通信協議方面的優勢,一般是利用CORBA實現管理系統,使其獲得分布式和編程簡單的特性,而被管系統仍采用現有的模型實現。因此,目前討論基于CORBA的網絡管理,主要是解決如何利用CORBA客戶來實現管理應用程序以及如何訪問被管資源,而不是如何利用CORBA描述被管資源。
三、基于主動網的網絡管理
傳統網絡的主要作用是在終端系統之間進行信息的傳遞,而對傳遞的信息內容并不關心。為了完成信息傳遞任務,需要進行一些處理。但這些處理僅限于對“分組頭信息”進行解釋或執行電路的信令協議。這些處理的主要目的是選擇路由、控制擁塞和保證服務質量QOS。由于這些處理是在用戶提出通信請求之后進行的,因此網絡是“被動”發揮作用的。在現有的網絡管理模型(如CMIP、SNMP)中,采用管理者—網管代理模式,網管代理也是根據管理者的操作命令被動地工作。這使得管理者必須采用輪詢的方式不斷地訪問代理者,這一方面增加了網絡的業務量負荷,同時也限制了網絡管理的實時性。
主動網技術就是讓網絡的功能成分更加主動地發揮作用。為此,它允許用戶和各交換結點將自己訂制的程序注入網絡,在網絡中主動尋找發揮作用的場所。為了能夠執行用戶注入的程序,要求交換結點具有對流經的數據內容進行檢查并執行其中所包含的程序代碼的能力。在網絡管理中應用主動網技術對解決現行網絡管理模型中存在的問題很有幫助。應用主動網技術進行網絡管理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并正在逐步地應用于網絡管理系統之中。現在已經提出了幾種基于主動網技術的分布式網絡管理模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委派管理(MBD,ManagementByDelegation)模型。移動代理(MA,MobileAgent)模型。
四、TMN的發展趨勢
TMN是國際電信聯盟ITU-T于1985年提出的電信管理網的概念。TMN的基本概念是提供一個有組織的網絡結構,以取得各種類型的運行系統之間、運行系統與電信設備之間的互連,是采用商定的具有標準協議和信息的接口進行管理信息交換的體系結構。TMN的目的是提供一個電信管理框架,采用通用網絡管理模型的概念、標準信息模型和標準接口完成不同設備的統一管理。提出TMN體系結構的目的是管理異構網絡、業務和設備,支撐電信網和電信業務的規劃、配置、安裝、操作及組織。從技術和標準的角度來看,TMN是一組原則和為實現原則中定義的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技術表和規范。TMN自提出至今已有十幾年,其本身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TMN標準的制訂及研究方向與電信業的建設發展、運營管理方式、管理要求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TMN目前向以下幾個趨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