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林業項目論文
作者:石剛 張湖海 單位:湖南湘西自治州林業局
近幾年來,國家對西部地區財政支農林業項目注入巨大資金,僅湘西自治州退耕還林項目就達到388.7萬畝,累計投入退耕還林建設資金達16.7億元,其中,兌現糧食補貼13.5億元,現金補助1.3億元,種苗和造林補助1.9億元。退耕還林作為一“項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已經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農民也真正得到了實惠。然而,要想持續保持項“目能致富,不反彈”的既定目標,使財政支農資金發揮長遠效益,切實加強工程后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和落實。
一、切實加強項目補助資金的落實到位工作
對農戶的補助資金是財政支農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項目工程實施的根本出發點。今年,國務院又出臺了延長退耕還林補助期限的相關文件。切實加強項目補助資金的落實到位并及時兌付,是今后林業系統財政支農資金的重要核算內容,也是貫徹落實中央政策精神的關鍵所在。各級地方政府務必保證退耕還林成果切實得到鞏固,加強林木后期管護,搞好補植補造,提高造林成活率,杜絕砍樹復耕現象發生。務必確保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得到有效解決,國家的直補資金必須發放到農戶。因此,必須建立一系列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健全財務報賬、資金流程、會計核算的規章,堅決杜絕截留、扣減補助資金的行為,堅決采取一卡通發放辦法,使中央補助款項及時、足額的直接兌付到退耕戶手中,并接受財政、審計和社會的監督。
二、切實加強護林員的隊伍建設和經費落實工作
護林員隊伍是鞏固項目工程成果的核心力量,組織建立一支年富力強、講原則、重責任的護林隊伍,是當前加強退耕還林后續管理工作的首要問題。要選拔一批政策水平高,能吃苦耐勞,責任心強,群眾認可的護林人員,以組為單位,分區分片管護林地。要加強護林員的日常培訓和業務指導,通過例會形式,及時下達護林工作任務,學習林業政策法規,宣傳防火意識,明確責任,強化護林人員的責任感。要多方籌措資金,落實護林經費,盡可能地保障護林員的工資到位,并把工資報酬與責任任務的獎罰掛鉤,確保護林隊伍的穩定,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積極性。地方財政要將護林費用納入年度預算。林業部門對退耕還林公益性林地應納入生態公益林補償范圍,進而落實護林經費。按面積從林農補助資金中收取適當的護林經費,并與林農簽署相關管護協議。
三、切實加強大戶造林管理,確保整改措施到位
大戶承包造林為我州退耕還林工程的順利實施,改善我州生態狀況,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和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建議上級領導部門繼續完善退耕還林大戶承包管理辦法,以確保大戶和農民利益不受到侵犯。一是按照國家、省、州有關退耕還林工程大戶承包文件精神進一步規范大戶承包行為,確保群眾利益。二是暫停發放有爭議地塊造林退耕還林政策的錢糧補助,待承包合同規范后,造林成活率、撫育驗收合格后再行發放。三是對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進行補植補造,對返耕和間種煙葉的取消其造林面積。四是對已查明虛報冒領的,要堅決依法處理,取消大戶承包合同,追回大戶已領補助,并由農戶進行整改,整改到位后的錢糧補助歸農戶所有。
四、嚴格規范項目區林地的有償流轉
隨著退耕還林等項目的順利實施,許多有林地相繼成林成材,而當前國家正進行林權制度改革,林地的有償流轉勢在必行。對此,必須做到在確保項目工程成果的條件下按照法定程序流轉。①林地流轉應以保護資源為目的,在林地流轉過程中,要在集中成片,統一管理的原則基礎上,簽訂流轉合同,做好產權變動登記,同時做好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確保資源的價值延伸。②林地流轉應遵守自愿、等價原則,在林地流轉過程中,要充分尊重林權所有者的意愿,做到等價流轉。要確保流轉后的資源保存率,做到項目實施面積不因進入流轉領域而縮水。③鼓勵組建聯辦林場,對一些林地面積大,集中連片的村組,可以通過建立聯辦林場的形式,建章立制,明確責任,明確分配制度,對林地加以集中管理,統一安排,使林業得以保護,效益得以發揮。
五、嚴格控制林地的再開發行為
目前,各類征占用林地、在有林地上搞產業開發的現象越來越多。特別是西部地區,一些基建開采、開礦行為造成了林地面積日漸萎縮,退耕還林等財政支農項目面積也在有所減少的傾向。對此,地方政府應保持清醒認識,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亂占林地任意進行開采的行為。林業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對改變或征占用退耕還林地從嚴把關,積極清理未獲批準擅自開采開發現象;對已造成后果的應按規定征收相關費用,并限期搞好跡地更新造林,以保持退耕還林成果的穩定性、持續性和可發展性,確“保造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還青山滿目蔥籠。
總之,財政支農林業項目的實施對整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推動,而加強項目的后續管理,是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的關鍵,也是確保項目使林業增綠,林農增收,農村增效的根本途徑。切實加強項目工程的后續管理,將在財政支農林業資金發揮長遠效益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