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行政管理綜合論文
1開放教育行政管理專科畢業作業環節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實踐教學沒有結合開放教育特點和學生實際,簡單照搬普通高校實踐教學模式
遠程開放教育在生源結構、學習方式和教學形式等方面都有著與傳統高等教育形式不同的許多特點。在生源結構上,傳統高等教育的生源基本是高中畢業生經過全國統一考試和錄取的未就業者,生源結構單一,學生學習基礎在程度上也比較統一,而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則基本上是已在各行業工作的在職求學人員,生源結構相對復雜,學習基礎和學識水則參差不齊;在學習方式和教學形式方面,傳統高等教育基本實行全日制的脫產學習,教學采用組班學習及面授輔導為主要形式,而遠程開放教育則實行業余學習方式,教學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面授輔導為輔”的形式。由于生源結構與教學形式的不同,遠程開放教育的實踐教學在形式、內容與標準等方面均應反映和體現其與傳統教育不同的特點,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實踐教學目標和開放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2畢業作業環節沒有起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踐能力的作用
原有的開放教育行政管理專科專業畢業作業環節實踐教學采取單一的“畢業(學術)論文”形式,嚴重脫離了專科層次學生實際,無法解決專業理論和實踐的關聯性問題。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撰寫學術論文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1)論文選題偏重理論性,淡化實踐性。在行政管理專科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方面,80%以上的學生選擇純理論性的問題作為論文的選題,嚴重地脫離實際。由于論文選題偏重理論性,學生自己又缺乏相應的理論功底,只能從報刊雜志或網上下載,不少學生東拼西湊完成一篇論文應付了事。(2)論文抄襲現象嚴重。開放教育專科層次學生是成人業余學習,底子薄、基礎差、水平參差不齊。撰寫畢業論文,需要一定的理論功底,以專科學生目前的學術素養和能力水平完成專業學術論文,學生往往感到力不從心,無從下手,無法駕馭。在多年的畢業作業實踐環節驗收中發現,專科學生畢業論文抄襲、請人代筆、論文拼湊現象嚴重。(3)論文的邏輯結構不合理、語言表述不規范。不能按照序論、本論、結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框架來安排論文的邏輯結構,導致邏輯結構混亂;或用報告文學的語言、口語化、生活化的語言代替論文的學術語言等等。有些論文連基本的要素如內容摘要、關鍵詞、參考資料都沒有,而參考資料列法不規范是最普遍的現象。當然,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除了學生基礎較差的問題,還有為師生比嚴重失衡,論文寫作指導不力的因素。開放教育實行試點以來,行政管理專科專業的招生規模基本都是位列前茅,學生數量眾多,但與此不相適應的是專業師資缺乏,從省校到各分校尤其是基層教學點,行政管理專業的老師很少,師生比例懸殊,導致學生難以得到有效的指導,論文寫作很多時候靠學生自行探索,而學生本身知識水平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在畢業論文環節隨便應付了事,使得實踐教學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2探索適應遠程開放教育和學習者特點的畢業作業實踐教學
2.1調整畢業作業環節實踐教學改革的目標與思路
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對基層的應用性人才,其教育對象主要是在職人員。如前所述,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生源結構復雜,學生學習基礎和學識水則參差不齊,尤其是專科層次的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理論素養較低,雖有一定社會經驗與工作實踐,但多為低端的感性認識,他們既難以自主地在教學環節中將所學理論與科學的工作方法同自己的工作實踐和社會經驗有效結合,也難以自主地運用所學理論與方法指導畢業作業環節的行動。針對這一實際,電大開放教育的實踐教學要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其實現途徑應該是把實踐教學與學生本人的工作實踐與社會經驗相結合,將其自身既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運用這些理論指導自己的工作及社會實踐。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電大遠程開放教育行政管理專科專業畢業作業環節的首要任務是聯系社會實際,加強學生對所學理論、方法與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生運用行政管理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專業寫作的基本能力。為此,我們重新調整了該專業畢業作業實踐教學的目標與思路:突出實踐主體即開放教育學生自主性、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緊密結合學生的工作實際與社會經驗,進行理論與方法的提升,由此實現加強其動手能力的目標。
2.2探索構建多元化的畢業作業實踐教學形式
依照前述的實踐教學目標和思路,我們積極探索開發利于學生共性發展與個性發揮的多元化實踐教學形式。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生雖然具有成人在職、自學為主的共同特點,但年齡、家庭情況、學習背景、職業特點、學習需求、學習能力、學習條件等千差萬別。不同的學生,對實踐教學的具體要求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同,因此,滿足其需求的路徑和手段也應當不同。在畢業作業實踐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類型細分,分別制定不同的管理辦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指導,實現畢業作業形式的多元化。為此,我們在研究探索中,將原來畢業作業只是單一的學術論文形式改為適應不同學生情況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等多元形式,由學生根據要求和自己的條件自定。多元化的畢業作業形式,突破了原有電大實踐教學模式,從而使電大行政管理專科專業的實踐教學更加適應開放教育學生的特點。
在學術論文、調查報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四種畢業作業形式中,除了學術論文是原有畢業作業形式的保留,調查報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都是結合開放教育行政管理專科學生的特點開發設計的新形式。“工作研究”形式主要適用于在行政單位工作或從事行政管理相關工作的學生,目的是促使這類學生利用從事行政管理相關工作的自身優勢,聯系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和自身工作性質,圍繞本職工作和行政管理專業某一主題開展,研究解決管理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總結自己在思想認識、業務認識與專業知識等方面的收獲、感想、心得體會及合理化建議,促進其運用理論知識總結歸納實際工作,將工作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調查報告”和“案例分析”形式適用于所有學生,供學生根據自己生活、工作實際自行選定。對于學術論文形式,我們把它作為多元化形式之一進行保留,但是在方式方法上進行了創新。在原有畢業作業環節中,學術論文的要求和指導基本參照普通高校的做法,給出選題,由學生自行選定。選題基本以行政管理領域理論研究為主,結合實際的很少,學生寫論文基本都是從理論到理論,不少學生東拼西湊完成一篇論文應付了事,抄襲現象比較普遍,很難通過實踐教學實現理論和能力的提升。為此,我們在課題的探討中提出了論文選題必須聯系實際,結合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本崗位的工作實際或社會熱點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不提倡寫純理論性文章。通過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評析或者是對自己工作的單位進行簡單的實證分析,一方面強調了學生探討問題必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學生結合工作實際,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3改革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
為總結新開發設計的畢業作業環節各實踐形式的教學經驗,2011~2012年,我們以調查報告這一畢業作業形式,結合本地區實際,開發設計了“南寧市道路交通狀況調查”的專題調查項目,在總校直屬班開放教育行政管理專科專業綜合實踐教學中進行改革實踐。該專題調查要求學生按照統一設計的調查問卷,獨立完成社會調查,以調查過程中收集的素材撰寫調查報告,完成畢業作業。從兩年的教學實踐來看,通過結合本地區社會實際開展的專題調查,對促進電大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活動的落實,加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3.1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從兩年的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看,與之前硬性規定撰寫畢業論文的單一形式相比,參與實踐教學改革的學生積極性很高,每一屆學生參加畢業作業并順利完成通過驗收的比率由原來的50—70%提高到95%以上。從對參與學生的訪談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對這項社會調查的總體效果很滿意。
3.2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
通過專題調查,不僅使學生了解了一個完整的社會調查的基本過程,了解了本地區社會熱點———市區交通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結合調查素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也使學生在收集材料、整理歸納消化素材中,培養了自身的邏輯思考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在對參與調查的學生訪談中,學生普遍認為該項目調查,是很好的一次系統性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嘗試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了知識的應用和轉化,同時鍛煉了走訪、座談、記錄、統計、寫作等多種能力,掌握了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真正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3.3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通過專題調查,要求學生通過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同時要求學生對待調查結論進行建設性思考,在調查與研究中,學生加深了對社會、政府、自我之間的整體認識,更加關注社會、關注民生,而這些有關民生的問題都是我們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的重點問題,因此,學生在實踐中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同時,在深入社會調查的實踐中,也促進了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對提高個人的文化和職業道德素質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本文作者:韋玲云 單位: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文經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