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文學理論論文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文學也逐漸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從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始,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歷史。
從最開始的個別作者在網上貼文發表,到后來的人人皆作者、處處盡文章,網絡文學的躥紅,以及它方便、快捷的攜帶和閱讀方式使得它獲得了人們的普遍接受。
網絡文學對于人們生活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中學生對網絡文學的看法,看清網絡文學對中學生產生了哪些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一、網絡文學的積極影響
一個新興事物的出現必然有其原因以及積極的效果,對于中學生來說,網絡作品首先讓其印象深刻的是其活潑精彩的語言風格帶來的閱讀快感。調查中57.4%的中學生都認為,網絡語言貼近生活實際、情節都是基于現實生活的提煉,其形象是現實人物的簡縮,同時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情感。這就為同學們的閱讀和寫作提供了一定的參照;另一方面,網絡作品的作者大多是對寫作有業余愛好的人,這就減少了中學生面對寫作的壓力,容易樹立敢于嘗試的精神。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文學水平都不很成熟的階段,有豐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內心,因此他們渴望傾訴、渴望交流,又不愿意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現在眾目睽睽之下,讓別人評頭論足。而網絡文學就為他們提供了一扇稱心的大門。看別人的文章,心靈得到回應,思想受到沖擊;寫自己的文章,沒人知道你是誰,卻給了自己一個傾訴的空間。
另外,中學生在對于網絡文學作品的閱讀、評論甚至是參與創作的過程中對自我的關注加深、自我意識增強、語言個性化的同時,思想上也日趨成熟,多了一份對于人生的思考。
許多中學生(尤其是女生)對張悅然的文章非常喜愛,認為那樣的文字很哲理很深刻很能觸動人心;大多數的男生則對俞白眉的網上論劍持有極大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也有了自己對生活的思悟。
二、網絡文學的消極影響
網絡文學的方便攜帶和閱讀的特點使得現在還處在卻缺乏自制力階段的中學生因為情節的吸引等原因在上課、休息時間從不放下“手中寶”,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休息和學習,長此以往,還可能造成視力下降等多種問題。網絡文學的創作題材和語言風格必然與青年讀者群的年齡層次緊密適應,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網絡文學中的題材多以愛情為主,但中學生正處在心理情感都不成熟的階段,在受到網絡作品的影響之后很可能會產生試一試的想法,最后造成早戀甚至我們更不愿看到的結果;而大多數男生更關注武俠類的網絡作品這也可能使他們出現一些模仿行為,在班級中建立小幫派甚至公然擾亂課堂秩序、干擾老師講課,以塑造自己的“英雄氣概”。
總之,任何事物在剛剛興起時都會引起很多的關注與爭議。
我們欣喜網絡文學的蒸蒸日上,但我們也應看清它的種種弊端。
網絡文學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是否能正確地把握好方向,走好我們的每一步呢?我們期望家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能給予我們及時、有力的幫助與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