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論文都是圍繞農業推廣、農村發展等的理論研究和探討,例如可以針對新工藝、新材料或者新品種進行研制與開發,組成一個完整的技術項目。發表一篇完整的農業論文。農業專業畢業論文的發表需要結合農業發展實際問題,而這種問題就來源于農業生產實際的技術難題,可以是在明確生產背景下的應用價值的研究,也可以是技術攻關研究專題。
關鍵詞:農業論文發表,農村土地所有權,測繪技術
一、地籍測繪技術基本方法
(1)地籍碎部測量
地面測量方法
圖1 極坐標法
極坐標法見圖1,在控制點A 上架設儀器,并以控制點B 定向,測量目標點P與控制點B之間的角度β和目標點P與控制點A之間的距離S及垂直角α。即可測定目標點的位置。由于全站儀的廣泛使用,該法己成為目前獲取地籍要素的主要方法。通過直接將每個碎部點的高度角.水平角和斜距自動記錄在外業電子手簿或掌上電腦上,直接解算界址點的三維坐標。 白紙成圖法;白紙成圖法包括大平板儀.小平板儀配合經緯儀等作業模式,它是一種圖解成圖法。在建立圖解地籍時,最初圖解地籍測量是建立在平板儀測圖技術基礎上的。
2)攝影測量方法
攝影測量法也稱航空攝影測量法,它是按航攝像片及其測制底圖獲取目標的位置。主要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的方法求得界址點點位坐標。當界址點的數目很多.地面通視不良的情形下,采用高精度的攝影測量方法是經濟有效的。對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測界址點坐標,而航測法繪制地籍圖,更是我國當前城鎮地籍測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2)地籍控制測量
地籍控制測量是根據界址點和地籍圖的精度要求,視測區范圍的大小.測區內現存控制點數量和等級等情況。按測量的基本原則和精度要求進行技術設計.選點.埋石.野外觀測.數據處理等測量工作。
1)利用GPS定位技術布測城鎮地籍基本控制網
在一些大城市中,一般已建立城市控制網,并且已在此控制網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測繪工作。但是,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已有控制網的控制范圍已不能滿足要求。有些控制點被破壞,為此,迫切需要利用GPS定位技術來加強和改造已有的控制網作為地籍控制網。建立GPS定位技術布測城鎮地籍控制網時,應與已有的控制點進行聯測,聯測的控制點最少不能少于2個。
應用光電測距儀進行一.二級導線地籍控制網的布設
二、GPS動態相位事后差分技術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測量中的應用
1.基本概況
河南省某區域,陸地面積2480.0km2,其中農村土地面積將近2100km2,通過大規模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 GPS等現代測繪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為高效率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界址點(Ⅱ一V類)施測
對于Ⅱ~V類界址點(估計約占界址點總數98%左右)。采用9600GPS接收機進行動態相位事后差分測量。共采用60余臺9600型GPS接收機斷了作業,其作業要求主要如下:
選擇最近一已知點架設基準站,連續跟蹤所有可見衛星,選擇智能和差分方式進人基站數據采集狀態(定位模式3D.PDOP≤6,鎖定衛星顆數>4);選擇一固定點固定好支點進行移動站初始化,時間約5~10min(主機的蜂鳴器會有聲提示),移動站與基準站距離控制在3公里以內;數據采樣間隔設置為5s,高度角≥100,采點次數沒置為3;移動站初始化完成后按測量鍵進入測量狀態,在每—個界址點E柜對固定支等待15s至蜂鳴器長鳴后退出采集(所采集數據將自動保存)即可移動到下一點進行采集,在衛星狀況差的時段免采集數據;移動站連續工作1h后重新初始化一次,作業開始和結束后均進行初始化;在走動小過程中注意差分采集狀態下周跳的數值。如周跳值太大(如06或07)和衛星失鎖應重新進行初始化,在樹林遮擋的情況下,可采取升高GPS天線高度(一般升至5m)和延長初始化時間解決;數據處理采用測繪公司隨機軟件進行解算,對于I類界址點的解算要取得相位固定解,固定解或浮點解精度達不到相應等級界址點精度要求的,須重測或是采取全站儀極坐標法.GPSRTK法.圖解規定法等方法解決。
三、數字測圖技術結合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圖在農村集體土地確權中的應用
河南省某區域,陸地面積3640km2,其中農村土地面積將近1800km2。起算控制點采用第二次土地調查時布設的城鎮地籍控制網,各點位標石保存完好,可作為首級控制的起算點。考慮到實地的具體情況,我們采用了GPS靜態做首級控制,用GPS—RTK動態在每個村內加密的方式進行了測區的控制測量。
1.GPS外業控制測量
為提高測圖精度,我們采用了以四等控制點為基準把控制點引入需要的鎮區。由于GPS實時動態測量的觀測數據均為獨立觀測值,無法通過數據計算來檢驗其精度,因此我們采用了重復觀測和全站儀導線復測的方法以確保成果的可靠性,共重復觀測了50個點,已知點26個。重復觀測數據表明:重復觀測點中誤差為±2.3 lcm,測量結果滿足精度要求。
2.利用遙感影像圖進行權屬調查
利用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圖作為權屬調查的工作底圖,比傳統的線劃圖更為直觀,可以直接在圖上進行宗地的編號.設計,顯著提高效率,并且對測制完成的數字線劃圖有一定的檢查作用,將遙感影像圖進行合適的轉換與數字線劃圖進行套合可以對測區的粗差進行內業核查,發現的問題在外業實地解決。利用高分辨率的遙感正射影像圖和已有的數字線劃圖,并對農村和城區建成區范圍內的建筑.道路等各種地面地物進行屬性調查,在現狀調查中將影像圖與之對應的線劃圖套合作為調查的基礎圖件。
3.遙感影像圖的處理方法
本次工作應用第二次土地調查時生產的1/1萬比例尺DOM影像數據,同時將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相套合,這樣地物數據均有面狀信息。基于遙感影像進行地物信息提取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像素的方法和面向對象的方法兩種,其中基于像素的方法因為影像中的“同物異譜.異物同譜”現象而導致的信息錯分.漏分現象比較嚴重;面向對象的方法可充分利用對象的光譜特征.幾何特征.紋理特征等特征信息提取地物數據集,是作業中采用的工作方法。
4.全站儀細部測量
居民地內不適合GPS測量,而應采用全站儀進行細部測繪工作,測量過程中應該選擇在視野比較開闊,能測較多點的地方設站,如房頂等,這樣可以提高測量速度。為滿足德令哈市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和發證工作的需要,此次采用了先進的GPS.全站儀進行了一體化測量技術,對整個地區的所有村莊做了詳細的外業測量。GPS主要用于圖根控制點的加密測量,全站儀則進行了細部點測量工作,GPS和全站儀配合使用,測量速度快.精度高,為該地區的地籍測圖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內業成圖
內業成圖采用了廣州南方測繪儀器公司開發的CASS7.0內外業一體化數字測圖軟件,其應用了數據管理技術,并且具有GIS前端數據采集功能,生成的數字地圖能以多種格式文件輸出并可以供某些GIS軟件讀取。在內業成圖時只需要把野外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計算機內,并對照草圖完成各種繪制編輯工作便能形成地籍圖。與傳統的模擬法測圖相比,以全站儀等測繪儀器和計算機技術為支撐建立的三維數據自動采集.傳輸.處理的測量數據處理系統更具有優勢。
結語
總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確權比較復雜,也不容易處理,而測繪技術的應用,使操作簡便,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對于國土資源調查.農業普查等精度要求不高的項目的測量工作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洪大永.GP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及其應用【M】.廈門:廈門大 學出版社,1998.
【2】 魏子卿,葛茂榮.GPS相對定位的數學模型【M】.北京:北京 測繪出版社,1998.
【3】劉福臻.數字化測圖教程【M】.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
以上就是由精品學習網為您提供的如何運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確權中測繪新技術,希望供您參考。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