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在農業的發展中離不開土壤肥料,因為這關系著農作物產量是否能達到預期。很多農學家也針對此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農業發展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土壤肥料問題與創新途徑。
【摘要】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土壤肥料意義重大,關系著農業可持續發展與否。本文將對土壤肥料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其創新途徑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土壤肥料,農業可持續發展,創新研究
前 言:農業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尤其以糧食生產中的土壤肥料為重。
1.土壤肥料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1.1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土壤肥料為基礎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以資源環境為基礎,因為土壤對農業有著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整個農業生產的基礎,而肥料又是保證農作物順利生長的重要條件。良好的肥料能夠加快農作物的生長,提升農作物的營養成分。由于我國的國情和現狀,人多地少,耕地面積缺乏,所以要千方百計的提高單位面積的農作物的產量,所以要提高土壤的肥力。
1.2土壤資源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必要條件,對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重視土壤能夠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土壤的肥料能夠有效的改善土壤中的各種問題。肥料的使用能夠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要的所有養分,可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肥料的使用不能夠千篇一律,不同的地區對肥料有著不同的要求。每個地區的土壤有著各自的特點,在選擇肥料的時候,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的利用土壤肥料,能夠改善土壤環境,促進營養的協調和統一。根據相關數據表明,化肥能夠提升糧食的產量,增加植物中的營養元素。其中肥料可以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由于每種肥料的生產過程不同,所以營養的含量也不同。
2.土壤肥料問題分析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雖然糧食安全生產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土壤肥料問題,總結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土壤肥料養分不足,肥力下降
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水平以及復種指數得到了有效提升,嚴重忽略丁有機肥的用量。農戶在糧食或者蔬菜種植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增加產量,開始大量使用促生長肥料,比如化肥等,而且使用方法不當導致耕地質量急劇下降。據2011年測土配方施肥數據顯示,有超過5000的耕地處于缺磷狀態,而且有大約75%的耕地處于缺鉀狀態,還有35%的耕地不同程度缺硼、錳、鋅。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2施肥比例不科學、不合理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有機肥和化肥的使用比例不當,氮、磷、鉀等肥料的應用比例不均勻,實踐中可以看到,氮磷超標現象普遍存在的,而鉀肥施肥量較之于氮、磷等肥料的施肥用量而言相對較少;單一的化肥或者低濃度化肥的用量比較大,而高濃度化肥用量比較少。對于廣大農戶而言,為了有效增加糧食或者蔬菜的產量,施用的化肥比較多,而有機肥的用量卻比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
2.3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據調查顯示,因過度施肥、不合理施肥而導致周圍的生杰環境遭到破壞,比如氮磷等化學肥料的過度應用,導致地表水富營養現象嚴重。在施沒有腐熟的有機肥和含有鉻氟等有毒有害元素的化肥,都是很容易造成生物、化學污染,加之各種金屬、玻璃以及塑料薄膜等物質,都有可能會對土壤原有結構形態造成破壞,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土壤肥力。
3.土壤肥料問題的創新途徑
基于以上對當前土壤肥料問題及其成因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合理應用微生物肥料,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新型肥料的種類、應用認識比較深刻,隨著現代微生物技術發展和應用,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更傾向于微生物化肥的應用,以此來提升農產品品質和數量。目前我國農村發展過程中可應用的微生物化肥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可使氮肥增加土壤氮素。作物氮素營養的根瘤菌、固氮藍藻以及固氮菌等。(2)有機磷細菌肥等的應用。可對土壤有機物質進行有效分解,這對于提升土壤的自身肥力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3)鉀細菌。可有效分解土壤中的一些難溶性礦物質。(4)抗生素的應用。可有效防治各種作物病蟲害,刺激農作物的快速生長。(5)菌根菌肥料的應用,可有效增加農作物根系吸收土壤養分的能力。
3.2廢棄物資源化應用和土壤壓力減輕
在該種技術應用過程中,主要利用的是畜禽糞便以及作物秸桿轉化精致有機肥料產業化技術,農作物秸桿是基質原料,秸桿生產秸桿板材以及作物秸桿作為豬飼料原料等技術,通過研發復式混合高溫發酵菌劑,可以使作物秸桿在較短時間內高效,快速發酵,將其變為有機肥,以此來有效提高土壤自身的肥力,提高作物質量和產量。
3.3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在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采取測土配萬施肥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質量和產量,所起到的作用較為顯著。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效運用,是農作物種植和生產過程中的主要技術手段。在當前農作物生產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應當加強重視和技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國農作物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針對當前農業生產中存在的用肥不合理問題,施肥過程中沒有合理施用氮肥,以致于土壤營養成分失衡。筆者建議采用測土配萬施肥技術手段,清楚得知土壤中所缺成分,并且及時對其中所缺少的肥料進行有效補充,通過平衡土壤的養分來對土壤的肥料性質結構進行改善。測土配方能完全的了解土壤中缺少哪種肥料,針對性的對這些缺少的肥料進行補充,達到既滿足作物生產需求又買現土壤肥料供需平衡的目的,這對于維持土壤持續生產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可根據施肥土壤,對其品種用量肥料配比等進行明確,不僅可以有效保證農作物對肥料的需求,而且還可以確保土壤肥料的供需平衡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丁肥料合理利用率。
3.4加強土壤肥料監測,減少農業生態環境污染
實踐中,應當加強對土壤肥力的監測與分析研究,全面提升土壤自身的肥力,提高作物質量和產量。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應當加大對土壤肥力及肥料應用實效監測力度。比如,買踐中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肥料應用效益試驗網絡體系、實時掌握土壤中的氮、磷、鉀分布狀況,這對農作物增收增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要建立健全數據庫為一定范圍內的資源信息共享,提供有效數據信息資料。在傳統模式下,施肥方式的單一性,導致大量肥料,能源在應用過程中的浪費,同時對現代農業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比如土壤酸化大面積土地板結等問題,土壤的質量急劇下降。采用現代化施肥方式可以有效確保土壤中施肥的科學性,盡可能減少對植物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尤其在減少土壤有害物質滯留,土壤理化性質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增加丁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同時還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丁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
結束語
基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增加土壤肥力是確保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一環。土壤肥料是非常重要的農業資源,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以及社會穩定萬面舉足重輕。因此,應當合理應用化學肥料、有機肥、保護土壤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記強,段志堅,馬君坷,等.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一訪國家測土配方施肥中心實驗室主任白由路[J].農家參謀,2010(5):4-5
[2]王宜倫,張許,譚金芳,韓燕來.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土壤肥料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8(11)
[3]劉金和.測土配方施肥與農業可持續發展[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1一42
農業發展論文投稿期刊推薦:《農業科技通訊》(月刊)創刊于1972年,由農業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中央級農業實用綜合、技術、信息期刊,創刊較早(1972年);國內外公開發行,發行量大、影響面廣;全國農業優秀期刊(五次獲獎)、核心期刊。本刊啟迪種業科技研發,開拓種業人員新思想,幫助種子行業公司管理者決策,及時報導種植業動態和最新農業成果,尤其是種業界的新產品、新技術。側重大田作物,兼顧園藝作物,本刊技術實用,信息及時可靠,是種子經營、農業種植的一本專刊。讀者對象:種業界人士及推廣人員、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糧棉油蔬果基地、農業示范園區、農場、農墾系統、基層農業領導農業院校師生及所有與農業有關人員。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