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開發論文
作者:王獻溥 孫世洲 單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右玉縣地處山西北部,約古北緯39041‘8“一40017,54“,東經21206‘33“一122“38產35“,東西寬45.7km,南北長盯.7km,總面積1964km’,人口9萬多。所在地屬黃土高原丘陵緩坡區,系森林草原向千草原過渡的區域,年平均氣溫3.6℃,最冷月(1萬)平均氣溫‘15℃,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19.4℃,絕對最低氣溫一40.4℃,年雨量442.8mm,多集戶在7一8月間降落,「無霜期100天左右。天然森林早已采伐殆盡,大面積地區早已開墾,荒廢地為退化草原所占,是一個農牧交錯區域。過去全縣天然植被覆蓋稀疏,風沙大,土壤沖刷嚴重,自然災害頻繁,人民生活艱苦。從1952年開始,大抓植樹種草,至今已控制了水土沖刷和風沙的危害,涵養了水源,減輕了霜雹災害的影響,農牧業生產不斷發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如何進一步‘提高和發展,以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是擺在全縣人民面前急待解決的間題。筆者等1988年7一8月間應山西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和雁北地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的邀請,專程到右玉縣作了短期考察,在地方各級政府的領導和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學習到了不少東西,現把考察的結果整理出來,供有關方面參考,錯誤之處,請予指正。
一、右玉縣綜合農業生產的基本特點
1.林業:剛解放時右玉縣根本沒有森林存在,只在河灘地零星生長一些沙棘、烏柳灌木叢林,覆蓋率可勉強計算占0.3%。經過連續30多年的大規模造林,至今全縣森林已郁郁蔥蔥,均勻分布。根據1987年統計材料,林地面積為1214414畝,覆蓋率達到48%左右,主要是本地種小葉楊林,大大改變了全縣的生態環境,成為保證農牧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它既起到了防護林的主要作用,也有一定的直接收入,單是整枝一項就解決了230多個村莊15000戶人家的燃料問題,每年節約煤炭3x10‘t,每年還生產木材2500多m”,可供民用建筑之用;生產樹葉飼料300x10咭kg,有利于牧業的發展。1987年林業收入26萬元,占農業總收入1.8%,占工農業總收入6編,收入是不多的。但是,應該明確,在森林草原地區這種半干早氣候條件下,發展林業不能僅著眼于速生豐產的用材林,更多地要考慮其間接效益的防護林性質,如果把其換算成經濟數值也將是十分一可觀的,其實其直接效益也是明顯的。當前,林業生產發展上一個最重要的間題在于,大片小葉楊林由于所在地的氣候和過去種植技術以及管理跟不上的種種原因,生長并不理想,大多成為所謂小老頭樹,而且多為同齡純林,林內的植株葉片面積明顯小于單株單行植株葉面積的25%,葉色帶黃,枯株較多,主梢年生長量一般10一20cm,肥大生長停滯,說明同化的物質只能維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動最低的代謝,沒有剩余的營養物質來建造自身的軀體。顯然,其老熟期即將降臨,屆時就可能出現大片衰亡的趨勢,如何及時地對其進行更新改造,使其既能持久地維護環境,又能促進農牧業的綜合發展,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保持右玉縣作為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農業示范點,就成為當前全縣總體規劃上急需首先解決的問題。
2.種植業:1987年右玉縣的種植業收入為801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55.6%,占工農業總收入的20.2%,說明它在農業生產中仍占據主要地位。右玉縣的種植業具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和優勢,四大優勢作物(筱麥、馬鈴薯、豌豆和葫麻)一般說產量高品質好,發展潛力大,能提供足夠優質的加工原料。近年來,全縣糧食平均畝產lookg左右,油料49.5kg,人均糧食650多kg,油料90多kg;過去曾發展過甜菜,生一長還不錯。這種糧油糖料作物的配套發展,對保證人民生活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種植業上抓住這幾大作物的生產,不斷發展和提高,再輔以其它必需的作物和果蔬生產,就可滿足各方面的要求。關鍵在于如果不注意發展畜牧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那么種植業發展的條件和需求就要受到限制,難以再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馬鈴薯是一種優良高產作物,應該把它的種植和加工看為是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關鍵來考慮,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習慣問題,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下決心來圓滿解決。
3.畜牧業:按照右玉縣的自然環境,應該把畜牧業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但是,按照1987年的統計,畜牧業的收入為558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38.8%,占工農業總收入的14.1%。所以,應該加速發展畜牧業,至少要占到農業總收入的一半以上。發展畜牧業首先要解決飼料問題,近年來不少耕地退耕還牧,人工種草面積已達27萬畝,林地也可放牧,可見草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完全能夠滿足畜牧業不斷發展的要求,以擺脫單純依靠作物的收入來發展經濟。
4.農牧產品加工業:這方面剛剛起步,雖然已建立了榨油廠、葫麻秸稈壓板廠、配合飼料加工廠、沙棘系列產品加工廠、皮件廠、皮毛廠、肉聯廠、罐頭廠、血粉廠、骨膠廠等,還打算建立燕麥片廠、檸檬酸廠和奶粉加工廠等,但1987年的工副業收入僅55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3.8%,占工農業總收入的1.4%,顯然,還需要下功夫來發展。關鍵在于從解決人才、技術、資金、設備、信息和貿易方面入手,做到胸中有數,才能下決心抓準抓好,不然也難以堅持下去。
二、關干右玉縣綜合農業生產布局的調整問題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右玉縣的農業生產成就是巨大的,但是,要進一步的提高,首先必需要適當調整農業結構,抓住幾個重點建設,帶動全面發展。
1.加速畜牧業的發展:要使其收入至少占農業總收入的50一70%,重點發展草食畜。據1987年統計,大牲畜27663頭,羊78539只,兔6982只,這就顯得數量太少了,應加倍發展,奶牛要放在較重要的地位來考慮。1987年豬的存欄數僅11751頭,也要加速發展。邊雞是本縣的特有品種,應加速培育純種,進一步發展,擴大銷售。畜牧業的發展必然進一步促進草業、種植業、加工業的發展,增加經濟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2.大力發展農牧產品加工業:要進一步促進種植業、林牧業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積累更多的資金,大力發展•加工業是關鍵。右玉縣四大優勢作物和沙棘都有足夠的原料提供系列產品的加工,諸如麥片、淀粉、粉條、粉絲、酒精、葡萄糖、維生素C、馬鈴薯和豌豆食品、葫麻桿人造板和亞麻等。畜牧產品目前產量較低,但加速發展的可能性是具備的。這樣,奶制品、肉制品、毛皮制品、驢皮阿膠等都是值得考慮的。當然,質量是首要的,達不到相當的水平,就無法發展。這就要抓住自己的優勢,一項一項的攻克,.不要普遍開花。如果條件暫時不夠,也不要氣餒,要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派出去,請進來,爭取外援,掌握國內外的銷售信息,不要被困難所嚇倒,這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