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理論知識學習與技能培訓脫節嚴重
問題及現狀:沿用至今的醫學教學流程是基礎醫學理論-臨床醫學理論-臨床實習。這樣的流程有其固有的合理性,經過多年的實踐驗證,對醫師的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我們不能否認這種流程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醫學生理論的學習是在某一學期,規定時間內,按照固有順序一門接著一門學習,待學期末所有課程學習考核完畢,較早學習的科目已遺忘不少,待到實習開始,進入某一臨床科室,對應學科的知識就更不熟悉,需要重新學習回顧了。這時如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效果多半是不滿意的。
對策:在遵循現有教學流程的基礎上,做出一些細微調整,可能會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婦產科臨床理論課學習的過程中,每一章節尤其是涉及臨床技能的章節學習中或學習后,穿插對應內容的臨床見習,例如,由臨床教員篩選臨床病例,安排多次觀摩見習,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不但利用現場觀摩教學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還為學生掌握相應臨床技能操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教研室在婦產科學臨床教學中,試行了這樣的教學模式改革,如在正常分娩學習后安排夜間產房見習,宮頸癌學習后安排真實病例見習等,得到了學生們的廣泛好評,也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在婦產科臨床實習開始前,也應對專業知識做系統回顧,進入實習階段,涉及某一臨床技能時,教員應及時講解相應基礎知識,指導學生回顧理論、指導實踐。作為臨床醫生,我們對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有著切身的體會,我們自身的業務也是在反復的理論到實踐、實踐到理論中逐漸成熟的。作為教員,我們也應該把這一經驗應用到臨床技能教學中,毫無疑問,“授之以漁”是對學生最為有利的教學方法。
2臨床實習時間有限,缺少以患者為對象的技能操作機會
問題及現狀:本科生每一臨床科室實習時間約3-6周,對于沒有臨床技能基礎的本科生來說,如此短暫的時間就基本是以見習為主,親自動手的機會非常少。婦產科所涉及的臨床技能操作項目比較多,本科室住院醫師的第一次科內輪轉是每個小單位3個月,如此輪轉一輪下來大致需要1年時間,這樣的基礎培訓尚且不能使住院醫師完全掌握所有基本技能,更不用說本科生1個月左右的實習了。因此,缺少足夠的臨床實習是導致本科生臨床技能掌握程度普遍低下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目前的臨床實習教學沒有要求實習生直接負責或管理病人,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缺乏責任感,實習流于形式,無法深入醫師的角色。對策:從制度上較大幅度的延長實習時間,并在此基礎上,由教員協助共同管理各專科典型病例,這樣,不但能夠從根本上增加實習生的實際操作機會,而且還能幫助實習生加強臨床思維,增強醫德意識,最終提高醫學生整體素質和臨床教學質量。
3缺少實用的臨床技能培訓設備
問題及現狀:隨著社會對醫療行業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增高,病人的保護和維權意識隨之增強,對醫生群體的信任度極度下降,多數患者不能接受實習生執行操作;婦產科患者群特殊,有些患者甚至不能接受男性學員觀摩操作過程,這些都給婦產科臨床教學的實施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在這種形勢下,可以進行模擬練習的臨床技能培訓設備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醫療市場已出現多種多樣的培訓設備,而在臨床教學中能起到重要輔助作用的設備并不多,高端設備實用性強,但價格昂貴。另外,多數臨床教員未對現有設備進行充分了解和分析,導致現有設備利用度低,在臨床教學中無法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對策:首先,應充分認識模擬訓練設備的使用價值和重要作用;其次,應由臨床教員仔細鉆研模擬設備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爭取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設備,為提高學生臨床技能提供有利條件;最后,應在資金允許的條件下,購置必要的高端設備,或充分利用社會公共平臺資源,努力提高模擬訓練的水平,使訓練場景盡可能的接近疾病的真實狀態,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培訓環境和條件。
4臨床技能考核制度不健全,落實不嚴格
問題及現狀:目前的臨床教學,由于缺乏嚴格的實習監管制度,多數學生不重視實習,技能考核缺乏規范、有力的考核制度,現有的考核方法落實不力,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很難做到主動得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對策:首先,從思想上加強臨床實習重要性的教育,讓學生主動認識到實習對其今后從醫可能起到的關鍵作用;其次,制定嚴格的臨床技能考核制度,設計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如模擬設備考核、真實患者床邊考核、手術中現場考核等,考核結果計入畢業成績,加強落實力度,從客觀上給學生施加一定壓力,促進學生產生更強的學習動力;最后,由教學管理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定期檢查實施情況。努力從各方面健全制度、提高臨床質量,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滑瑋 楊紅 鄒偉 姚念玲 羅丹霞 白璐 柏璐 陳必良 單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婦產科
第二篇
1教學方法
1.1以問題為導向的(PBL)教學
PBL教學是指在臨床前期課或臨床課中,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或教學方法。它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通過分析病例,結合該病例提出問題,課前1周發給學生,5人或6人為1個小組,要求學生根據所提問題查找相關資料,然后進行討論,將所查資料、信息進行交流、補充、共享。課上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回答,最后教師進行補充和詳細分析。PBL教學模式主要是一個提出問題—討論—自學—再討論—再自學—歸納總結的過程。強調以疾病問題為學習的基礎,緊密結合臨床實踐,誘導學生形成并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證明,PBL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1.2案例教學
以“婦產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為例,教師提前1周準備好臨床典型的婦產科疾病案例,以小班為單位進行,每班分為5小組,每組同學各準備1個案例,不得重復,要求小組成員進行課前預習,搜集資料,組內成員按照護理程序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最后制作成PPT課件,每組派1個同學代表作PPT講解,最后教師點評。案例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使他們針對教學內容努力查閱資料,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開闊思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驗密切聯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情景模擬教學
情景模擬教學是指通過課前設計臨床情景“劇本”,模擬接診孕婦,使學生能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妊娠期護理管理知識,對孕婦進行護理評估,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臨床實習打好基礎。4人或5人為1個小組,一人扮演孕婦,一人扮演護士,一人扮演醫生,一人扮演家屬。“護士”首先進行護理評估,包括詢問孕婦的健康史,推算預產期,給孕婦進行身體評估及心理社會評估。包括全身檢查,重點測量血壓和體重,注意下肢有無水腫;腹部檢查:測宮高、腹圍及四步觸診、聽胎心音;骨盆外量:測髂棘間徑(IS)、髂嵴間徑(IC)、骶恥外徑(EC)、坐骨結節間徑(TO)。根據評估結果提出護理診斷、制訂護理措施。“醫生”做好記錄,對護理評估結果做出判斷,做出入院診斷,確定預產期,對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做出判斷,判斷胎心率是否正常,骨盆測量結果是否正常。“家屬”向醫生及護士提出一些疑問,進行健康知識的咨詢。最后進行綜合實踐能力評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分數占期末成績的10%)。情景模擬教學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護患溝通技巧,培養了學生整體護理思維能力,彌補了臨床教學資源不足的缺陷,更新了教育理念。學生進入臨床能很快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受到各實習單位的好評。
2評價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本組學生對多元化教學方法效果的評價,問卷內容有10項,每項以“是”“一般”“否”作答。在課程結束后由筆者負責集中發放問卷,當場填寫并回收,共發放問卷118份,回收118份,有效118份,有效回收率100%。
3討論
現代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終身教育的基礎和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因此我們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了多元化教學法。多元化教學法中教師把案例、問題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資料、預習等,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精神;形象逼真的模型既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臨床感性認識,減輕學生在人體操作時的恐慌心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對各角色進行揣摩和理解,培養整體護理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護患溝通技巧,彌補臨床教學資源不足的缺陷,更新教育理念,學生進入臨床能很快勝任臨床護理工作,受到各實習單位的好評。通過多元化教學法,婦產科實驗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但實驗教學改革工作任重而道遠,如何更快、更好地推進實驗教學方法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需要大家一起繼續努力,積極探索,把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進一步推廣與深化,以推動護理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發展。
作者:龔昱芳 黃文杰 單位:懷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第三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帶教老師帶領護理實習生進行基礎性的護理操作指導,例如各種治療備皮、灌腸、導尿、配血以及皮試、輸液、吸氧等,指導護理實習生全面、客觀、真實、準確地進行護理病歷的填寫。在跟班學習、護理查房或者教師講課、個案討論期間對常見婦產科疾病進行討論,例如婦科炎癥、月經不調、婦科腫瘤、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患者搶救或護理的主要流程,在藥物治療中了解用藥規范和標準,手術中需要進行手術配合的流程有哪些,以及圍手術期的護理內容和注意事項。
1.2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從綜合考核成績來看,觀察組實習生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在實習生教學意見調查統計中,觀察組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滿意度達95%,高于對照組(82%),在對臨床護理教學路徑評價更高。同時,在教學結束后對帶教老師12人及受教人員287人進行問卷調查,針對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進行評估,問卷回收率達100%。
3討論
護理服務作為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當前醫院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加強護理人員的培養和管理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在臨床護理實習教學活動中強化護理知識的實踐應用,幫助實習生熟練掌握相關的職業技能是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臨床路徑在醫療系統中的應用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由新英格蘭醫療中心在健康照顧系統中進行實踐。該模式針對某一疾病而制定的診療計劃,其主要目的在于減少病員的支出,促進患者盡早的康復,最終提升醫療護理服務的質量。在臨床護理教學活動中,將臨床路徑理論引進教學管理系統中,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系統性的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率,提高臨床教學的效果。對于一些病人的護理教學需要暴露患者的隱私部位,而患者很難進行配合,在這種情況可通過醫學模擬教學來進行訓練,以此來提高教學雙方的積極性。
此外,婦產科所涉及的知識較為廣泛,例如病理產科教學中,教學不僅要求護理實習人員掌握主要的生理產科特點,同時還需要掌握病理產科的主要護理流程。為了提高教學的效果,增強教學的系統性,在實際教學中引進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避免傳統教學中隨意教學或者是重復教學的現象,它通過系統的規劃將整個護理教學內容規范化、標準化,進而要求教學工作者按照計劃和目標來進行教學,最大限度的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近年來,該模式在醫院系統中實現了較為有效的推廣和應用,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教學組在綜合考核成績上顯著優于常規教學組,同時護理實習生對護理教學的滿意度高。
由此可見,建立臨床護理教學路徑可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它對培養護理實習生的職業技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系統化的教學幫助護理人員熟練掌握護理流程和注意事項,值得在教學中進行大力的推廣和應用。
作者:楊瓊 單位:東莞衛生學校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