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教學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教學管理的要求
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教學管理的現狀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對于職業教育的形式。英國有其“三明治”的教育模式、美國有其“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德國的教育模式則是“雙元制”。我國“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20世紀90年代應用到職業教育模式和教學管理體系中的,推動了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發展。對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不斷的探索與研究中,以“工學結合”為基礎思想,進一步誕生了“訂單式”、“2+1”模式、“工學交替”模式和“雙向生”的高職教育培養模式。在不同的社會環境和辦學條件差異下,適合應用不同的教育培養模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育管理下,通過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職業教育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做前提,立足當地、服務行業企業的高職院校的發展的背景,來建立符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管理改革研究”的基本任務是在“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下,在學校與企業緊密聯系下,來進行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改革。
2、“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推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教育改革的發展專兼相結合的“雙師結構”是發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對于高職教學隊伍的建設,在鼓勵專職教師走出校門,深入行業實踐中對行業具體了解,對企業深入了解中,從而使教學的實踐能力加強。
(二)從思路入手來加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管理改革
1、教學模式要逐步向以地方為中心進行轉移
在以開放性、職業性、實踐性、綜合性為特征的現代高職課程體系中,需要在工學結合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下,來從真正的企業內部中,結合實踐,學到更多。校內第一課堂進行理論奠基,校外第二課堂進行實踐延伸,使得教育模式朝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在此通過制訂新的教學考核標準和工作量計算辦法來激勵教師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工學結合的高職教學模式來轉變。
2、教學模式中要更加重視以能力為目標的轉變
課程考核作為評價教學模式和教學工作信息反饋的重要手段,在工學結合高職教學的改革中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面對“工學結合”新的教學模式下,更為科學、完備、可測性能的一套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是是否能夠更好發展新教育模式的助推劑。在理論加實踐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要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學校評價為基礎,結合行業、政府與社會力量,來使得評價更具可靠性。
二、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現狀分析
(一)從現狀中發現問題
1、教學管理理念的相對落后
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作為教學管理者的思維定勢還存在在高職教學的管理中,這嚴重阻礙了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發展。在高職院校中,教師在缺少競爭意識的情況下,不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在僅僅理論教學的高職教育中,因為缺少學生的實踐教學,從而不能達到市場對人才的需要標準。教育的科學性、人性化也沒有得到重視,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停滯不前,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后,一無所獲。
2、管理者素質低
對于實施教學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員來說,學歷主要以大專為主,基本上就沒有碩士以上學歷的人員,其所學的專業也與教育教學管理不對口。管理者學歷偏低,專業知識的不牢靠也是造成高職教育現狀的直接原因。
(二)結合現狀對高職教育管理進行研究
1、從觀念出發,做好教學管理創新
只有對教學管理模式不斷創新,才能夠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質量。在落后的高職院校的管理理念下,是不能夠發展教學管理的。所以培養高職院校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是促進高職教學管理發展的第一步。管理者在擁有創新意識的情況下,才能夠保證高職教學管理工作質量高、效果好和成績佳。而對于人員綜合素質培養的主要途徑就是其創新性的培養,可見創新意識對于高職教學管理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從信息化入手,提高教學管理
通過計算機網絡的應用通過大量信息的參考和處理來對高職教學管理進行正確的決策。信息化與高職教育管理相結合是使得高職教學管理高效、科學、合理發展的重要保障,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從管理隊伍考慮,提高教學管理
管理隊伍的強弱是關乎高職教育發展最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則是高職教育管理系統中的重中之重。第一、從人員數量的增加來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第二、以繼續教育的形式來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學歷層次,從而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第三、從提高各級領導對于教學管理重視來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
三、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
高等教育中,高等職業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根據現如今就業的需要,我國高職教育管理改革中,在以“工學結合”中進行高職教學管理的改革。教學質量作為學院的生命線一直受到學院的高度重視,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注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以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為基礎,以市場需要為前提來進行高職教育改革,來培養法律素養與人文素養集一身的高素質人才。以學生成人、成才、成長為主題,職業素質,職業能力為主線,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遷移能力為能力培養方向,法律知識貫通體系、人文素質培養體系、專業能力培養體系和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為四個構建體系,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和特點選擇校舍結合、頂崗實習、與就業、訂單培養、課證融合、學訓結合、學工交替、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為途徑的新型高職教育模式。同時,還應該根據專業自身的特點來具體構建適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酒店管理專業則要從酒店和旅游崗位群來對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進行法律素養教育的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園林技術專業則要從“接觸——掌握——提高——適應”四個方面來入手,在工學結合的基礎上進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對于法律文秘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是要在融合了法律、文秘、管理的課程體系中來全面培養人才,能夠以“大平臺、寬方向、多技能”的工學結合下來進行人才的培養。從實例中看工學結合高職教育管理模式。
以某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為例,來談在工學結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工學結合”教學管理實施是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該專業在第四學期的時候就不安排校內的教學任務了,將學生安排到江蘇、上海等地區的酒店中進行實地實習,到第五學期開學為止,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學生們能夠將自己以前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同實際情況相結合起來,讓理論與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以“人文素養貫通,學訓教管合一”的培養模式,來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管理模式。從提升人文素質入手,在學習、實訓、教學、管理過程中融入“人文素養貫通”,再通過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如學習平臺、知識模塊、講座、競賽、社團活動,來積累更多的文學知識和公關禮儀知識。以看、聽為主,文案資料工作為輔的“學訓教管合一”中,能夠了解到一線的工作性質和內容,讓學生們對于自己所要進行的工作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由此可見,“人文素養貫通”與“學訓教管合一”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工學結合高職教育的具體實施,促進了高職教育模式改革的發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是以提高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實力為目的,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合一”為要求來達到教學管理的效果。讓學生們在校期間就能夠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和相關的理論學習相結合中,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還為高職教育的改革起到推動的作用。
作者:盧志蘭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