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藝術專業教學中素描課教學為學生藝術文化素養奠定了有力的基礎保障。專業素描課教學與設計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論文對藝術設計專業素描課教學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藝術設計;設計專業;素描課;教學改革
1 引言
當前,隨著我國藝術設計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培養目標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設計市場的需要,藝術設計教育正面臨著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時代。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如何進行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培養時代需要的具有設計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綜合型設計人才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
2 設計素描課程中“設計”與“素描”的關系
在設計素描的課程中,“設計”與“素描”的概念是相輔相成的,同時,對于設計基礎教學來說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與意義。那么,在設計素描的課程中,究竟是應該加強針對素描本體語言的訓練,還是應該突出“設計”的重要意義?這一問題的明確,對于設計素描教學目的的確立至關重要。設計教育的目的是通過一定視覺藝術方法論的訓練與引導,著重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作為設計師所應具備的綜合素質。那么,什么是素描?顧名思義,素描是一種古老的視覺藝術表現語言,主要是指用簡單顏色的工具描繪對象的輪廓、體積、結構、空間、光線、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的繪畫方法。素描是把造型元素減到最適宜控制的程度,如以線為主或以明暗為主,也有以點為主的表達方式,并以最迅速、直接的方式,進行視覺思維整體的控制與形態的表現。因此,設計素描作為設計學科的基礎課程,主要的任務應是通過素描這一造型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表現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在設計素描的教學實踐中應明確,素描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語言,主要是服務于培養學生的視覺創造力。在這里,素描不僅是一種獨立的藝術語言形式,而更應是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去構建個性化的視覺思維的整體觀念,促進學生觀察能力、表現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提高的重要手段與方法。因此,在設計素描的實踐教學環節中,應加強關于“設計”環節的授課比重,不但要使學生認識到素描作為一種具體的藝術語言對設計學習的必要性,也要強調對創造力的培養才是設計素描課程的核心,從而突破學生在應試教育培養中對于素描的膚淺認知,改變學生對形式表現的一味追求。
3 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素描基礎教學工作中的現存問題
素描課程的教學工作,是高等院校美術教育以及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開展素描基礎知識與繪畫技巧教學工作,能夠為相關專業大學生的學習成長進程的順利開展發揮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在現有的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模式下,我國素描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依然延續蘇聯模式。我國現有的素描基礎課程教學實踐體系,密切關注對形體結構、質感、明暗、透視、虛實、空間感構建等素描藝術表現效果及其相關繪畫表現技巧的培訓以及訓練,并且將其貫穿于日常化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關注嚴格的繪畫藝術表現技法在展現實際物體對象造型特征中的重要功能。總而言之,在現有的中國高等教育院校的素描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中,對素描繪畫方法的表現方法實施了較為具體的教學訓練實踐,為學生美術繪畫技巧的提高,以及實物形體造型技巧的充分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支持條件。與此同時,這種相對嚴謹且刻板的繪畫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思維方式、藝術表現技巧方面的一致性,對這一群體的藝術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以及發揮造成了明顯的阻礙[1]。
4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素描課改革的思路
4.1 教育理念的創新與發展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課教學改革首先應從教育理念入手,但是這種新的理念來自于設計實踐對素描課程的要求,是一個思考、認識再發展的過程。首先,要按照現代高職教育的規律和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前提,根據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定位與特色,進行素描課程的改革,強化針對性和目的性,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其次,要突出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強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最后,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避免素描教學與專業需求相脫節。構建素描教學多元化的發展體系,以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為根本目標,為學生奠定設計創新的基礎。
4.2 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
在設計素描的實踐教學中,將自然形態的寫生對象設置為可生長的植物。首先,植物作為自然形態物體具有唯一性特質,在對其進行寫生時應尊重植物本身的質感、形態與空間“場”的概念,運用素描的造型方法對其進行描繪,并且還應突出植物的唯一性特征。因此,需要學生在寫生的過程中認真地觀察與思考,根據植物的特征確定出合適的素描造型方法,如全因素素描、線性素描或結構素描等。例如,選擇的植物是吊蘭,細長而密集的葉片所構成的線面關系很強烈,由此可提出“用什么素描方法對其進行描繪”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特征進行分析,從而選擇合適的方法,如運用線性素描的方式進行寫生。再如,選擇發財樹,因其樹干與枝葉之間的質感差距很大,從而引導學生發現其比較適合全因素素描方法進行描繪。
4.3 創意思維的訓練
思維是創造力的前提,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解決創造力問題的基礎。創意是藝術作品或設計作品最重要的評價因素,因此,藝術設計領域更重視創意的表達,追求創意的教學內容必須貫穿在整個設計教學活動之中,探索設計素描的創意思維是素描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設計學科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在創意素描訓練中,必須突破思維定式,打破常規思考問題的方法,另辟蹊徑地構建新觀念,從而創造出獨特、新穎及具有個性的創意素描形式。在創意素描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設計思維的培養,把培養創意思維能力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改變以往素描教學不重視思維訓練的狀況[2]。
4.4 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根據因材施教教學原則,藝術設計專業要根據培養目標和方向不斷創新素描教學內容和形式,發揮學生優勢,激發學生潛力,滿足不同個性特征學生發展學習的需要,重視學生基礎素描框架體系的建立。當學生具備一定素描結構基礎,熟悉和掌握形體、比例和結構、造型等方法內容后,才能藝術化處理產品設計效果圖。同樣,教學模式要靈活化、多樣化,不拘泥于傳統死板、僵硬的教學模式,教具選擇和構圖擺放上要新穎,打破以往固有印象,如按照規律組合靜物、關聯性事物組合、體量類似物組合和高差異體組合等,學生參與課堂物件擺放,提出不同的想法,素描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也有著無窮的創造潛力,因此,教學模式要注重師生雙方的互動學習。
4.5 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增強素描課程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
基于當代社會實踐環境對藝術設計類專業大學生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原有的高校素描基礎課程,必須針對現實存在的具象化社會環境要求,逐步實現素描課程在內容表現體系層次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結合。要打破素描藝術表現技巧以及基本知識內容對教學工作實踐的壟斷性占據格局。在素描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內容的呈現過程中,引入藝術設計專業相關課程的表現元素;著重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群體素描基礎課程的應用性以及實踐性特征。要在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工作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加對學生設計工作實踐能力以及思維靈感建構內容的捕捉,助力相關教學事業綜合性目標的順利實現[3]。
4.6 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
目前,很多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師都是純繪畫出身,對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認識不夠。因此,為了能夠有效貫徹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理念,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綜合性藝術設計人才。教師更應該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加強教學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另外,還要提前做好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準備工作。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教師應重在引導,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指導和啟發。
5 結語
總而言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課程,想要實現最佳的教育效果以及促進社會效益提高,就必須提升其教學內容的設計性以及創造性特征,推動教育教學與專業的融合。
【參考文獻】
[1]楊廣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創新思維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9(17).
[2]王晶,魯黎黎.淺談高校藝術類設計素描課堂教學改革[J].博覽群書·教育,2014(03).
[3]劉金露,劉賁.淺談視覺傳達類設計素描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1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