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經濟學論文
一.煤炭企業的現狀分析及其傳統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煤炭產業政策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缺乏完整的煤炭產業政策體系,各個政策相互獨立,毫不協調;二是政府對煤炭產業過強干預,在市場方面的配置機制較弱,導致煤炭產業長期處于不公平的競爭地位。同時,不重視資源勘探、勘探相對滯后,缺乏長遠的規劃管理,沒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儲量管理體系,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環境污染嚴重,導致生態不平衡。由于缺乏長遠規劃和正規管理,某些煤企為了追求煤炭的產量和經濟效益,不惜對煤炭進行大量開采,超量生產。而在產煤過程中造成了很嚴重的環境污染,首先是開采方面,由于開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塌陷所造成的河流污染、植被枯死、生物鏈破壞等問題由于長期缺乏綜合治理,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生態失衡。其次是煤炭資源利用方面,我國約有85%的煤炭是直接用作燃燒,,煤炭因燃燒而排放出大量的SO2,導致我國成為典型的煤煙型污染大國,目前已造成我國大約30%的國土面積受酸雨的影響。
再者,煤炭企業本身做造成的污染也極為嚴重,煤炭企業的污染品主要是矸石、污水和甲烷氣,矸石,這些如染品都是煤礦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他的堆放不但浪費了大片土地,在聲場過程中排放的污水更是破壞了土壤的結構,影響了植物的生長,導致植被破壞。煤礦在生產過程每年排放出的甲烷達80~100億立方米,在污染了空氣的同時也破壞了當地的環境。甲烷更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
二.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有限的煤炭資源決定了煤炭產業必須發展循環經濟。
我國屬于能源匱乏的國家,雖然我國現在探明煤炭資源的儲存量大概有一萬億噸,但是煤炭屬于不可再生能源,面對有限的一次能源主體的煤炭,無限的人類需求,必須實行能源合理,高效利用,避免能源的不足成為我國經濟規模擴張的瓶頸。
(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決定煤炭產業必須走循環經濟發展的道路。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在這發展的背后靠的是巨額投資的推動,巨額的投入并不明顯獲得經濟效益。在煤炭產業的發展中呈現明顯的只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低質量的粗放型特征。循環經濟講究的是資源綜合利用,使資源達到最高利用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和促進經濟效益迅猛增長。
(三)煤炭產業發展循環經濟是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
隨著煤炭產業的不斷發展,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了。其中因煤炭而導致的河流湖泊,城市河段,城市附近海域的污染程度極為嚴重,空氣質量嚴重下降,為了從根本上改善空氣質量,就必須從本質上扭轉生態惡化的局勢,發展循環經濟勢在必行。
(四)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和戰略決擇。
中央政府每年召開人口,環境與資源的工作座談會,可見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日益受到關注。另一方面,我國已經開展對污染嚴重治療無望的產業實行關閉,停業,并購,轉行等相關措施進行防止環境被進一步污染,循環經濟發展的勢頭是顯而易見的。
(五)煤炭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可以使污染物有效的控制從而使企業提高資源和能利用效率。
目前,煤炭資源的過度開發已導致生態不平衡,環境污染嚴重,污染物大量堆積因而發展循環經濟是勢在必行的。首先,循環經濟的核心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而煤炭資源的單一模式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因此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的循環經濟可以利用其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特征彌補煤炭資源單一模式的不足,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資源減低污染物的產量從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循環經濟可以用最少的資源和環境成本代價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形成一個經濟系統和自然系統相協調的和諧局面,可以盡量做到資源的低投入,高收益,實現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
(六)能實現環保與經濟的雙贏。煤炭產業在實行循環經濟發展后,如果能讓生產區內的廢水基本做到“零排放”。那么產區內所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至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后就可以復用。構建循環經濟區,投入一定的資金,使之達到保護環境與獲取利益雙贏的一個效果。
三、結語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煤炭產業更是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支柱,其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我國的可利用能源當中,煤炭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將長期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而存在,其所帶動的經濟發展也將能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做出貢獻。改革開放以后,煤炭行業在我國的經濟體系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其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煤炭產業的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和走循環經濟路線的模式,以保證未來我國煤炭行業能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作者:宋毅 單位:山西西山晉興能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