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和信仰作為不同層面的文化符號, 相互的融合承載了正能量和希望。帶有宗教神秘色彩的西藏唐卡藝術, 豐富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記錄了西藏地區(qū)發(fā)展的歷史。本文以西藏唐卡藝術為例, 詳細闡釋了藝術與信仰相融合對人民心靈和生活帶來的意義和影響。民族藝術的力量深深的根植于人民生活中, 而又饋贈于人民。
《藝苑》(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2005年,是由福建藝術職業(yè)學院主辦的綜合藝術類刊物。以發(fā)展與繁榮文化藝術事業(yè)為辦刊宗旨,以審美、自由、平等和寬容為價值選擇,傳達藝術經(jīng)驗,體驗藝術審美,關注藝術流變,展示藝苑成果,為藝術工作者和藝術愛好者構建良好的藝術交流平臺。
一、藝術的情感表達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承載著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得發(fā)展, 民族文化深深鐫刻著人民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表達。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藝術源于生活, 卻又高于生活。”中國傳統(tǒng)畫論也有“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的重要主張, 這說明藝術是在掌握自然規(guī)律和生活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的。情感從生活中迸發(fā), 又寄托于藝術當中, 從而使藝術具有豐富的情感表達, 表達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或又表達著對宗教的信仰之情。
中國的西藏地區(qū)被稱為“世界屋脊”, 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 孕育著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其中西藏唐卡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發(fā)展至今仍舊生機勃勃, 這不僅僅得益于國家對民族文化的大力支持, 還有西藏人民對神秘的極樂世界的探求和對美感的藝術追求。唐卡藝術是西藏人民表達信仰的一種直接方式, 是高于普通生活卻又基于普通生活的一種精神升華。藝術與情感的融合, 是人民根據(jù)自己的習俗和信仰進行心理構建, 從而塑造出來一個具有審美意義和向往意義的真善美世界。這種構建是極具有民族認同感的, 帶有文化和社會的雙重意義, 承載著人民生活和審美的趣味性和多樣性。
藝術的情感表達在西藏唐卡藝術上十分明顯, 西藏人民將其對宗教、大自然的信仰之情進行了視覺化的描述, 形成了超越現(xiàn)實和空間的民族藝術——西藏唐卡。
二、西藏唐卡藝術
唐卡是西藏地區(qū)獨具特點的一種繪畫藝術, 具有濃厚的宗教特色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內(nèi)容極其豐富, 展現(xiàn)了西藏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和人文環(huán)境。唐卡藝術起源于佛教, 呈現(xiàn)于卷軸畫上, 由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唐卡藝術主要分為七個藝術流派:尼泊爾畫派、齊崗畫派、勉唐畫派、欽則畫派、嘎瑪嘎孜畫派和新勉畫派等。每個流派風格不盡相同, 使得唐卡藝術至今表達豐富、生生不息。唐卡藝術的內(nèi)容題材十分多樣, 其內(nèi)容以宗教題材為主, 涉及政治、經(jīng)濟、民俗文化、地理環(huán)境和民間傳說等。其中佛像畫是唐卡宗教畫主要表現(xiàn)形式, 以佛像在畫面中心作為主題人物, 以順時針方向圍繞主體人物進行描繪有關的其他人物、活動場所或故事情節(jié)等。唐卡畫面完美、飽滿, 每一幅都描繪了一個故事或者情節(jié), 畫面不在意遠近大小的關系, 力求構圖多變、畫面飽滿、敘述完整。
唐卡藝術涉及廣泛, 分類繁雜。就內(nèi)容而言, 唐卡分為佛像唐卡、傳記唐卡、歷史唐卡、神話傳說唐卡、天文唐卡和歷算唐卡等。就材質(zhì)而言, 分為普通織布、刺繡、緙絲、綢緞和珍珠唐卡等。其中布面唐卡較為普遍, 畫師經(jīng)過復雜嚴格的選布、繃布, 再進行上膠和打磨, 直到看不到畫布的紋理為止。在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后, 開始起稿、上色、勾線和開眼。結束繪畫后將唐卡進行鑲邊裝裱, 但是這并不算最終的完成, 還需要由寺院喇嘛進行裝藏和開光。只有經(jīng)過了開光, 才算誕生了一幅新的唐卡。
真實的歷史在唐卡上進行演繹, 具有深刻的歷史價值。多變的色彩沒有使唐卡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雜亂無章, 反而構成了和諧的顏色畫面, 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情感, 展示了藏族人民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向往。唐卡藝術扎根于西藏這片獨立而堅韌的高地上, 具有獨特的人文內(nèi)涵和視覺效果, 它是藏族人民用信仰和智慧凝結出來的一顆璀璨明珠, 具有強烈的儀式感。
三、藝術與信仰融合的力量
在西藏地區(qū), 佛教流入開始于七世紀中葉, 松贊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并修建了布達拉宮, 供奉佛像, 便于人民祈福禮拜, 佛教逐漸興起。到現(xiàn)在佛教在西藏人民心中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信仰是一種精神力量, 對人們的物質(zhì)和精神世界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塞繆爾·斯邁爾斯, 英國十九世紀著名的大眾道德學家, 著有《信仰的力量》, 在世界暢銷一百多年而不衰。書中所寫是路易十四時期, 信仰帶來的生命力, 支撐著人民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同樣, 西藏人民在對宗教的信仰中獲得前進的方向和對未來的希望。
西藏佛教信徒在家中懸掛供奉幾幅或者幾十幅唐卡, 他們相信這樣會帶給他們的家庭好運、健康和幸福。唐卡藝術是藏傳佛教的教義, 更是人們寄托精神信仰和靈魂的歸宿。人民將自己內(nèi)心的世界一一展示在唐卡面前, 充滿著對理想的渴求和崇高的敬畏。唐卡在制作過程中對畫師和信徒更是一種修行, 充滿著神圣和希翼, 并包含著嚴謹和慎重的宗教規(guī)程。藝術和信仰相互融合, 從簡單的形象崇拜到轉化內(nèi)心, 帶給了藏族人民由內(nèi)而外的轉化。藝術和信仰融合的力量在唐卡藝術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四、總結
西藏唐卡藝術在西藏這片精神高地上, 不斷地孕育, 感化著人民、感化著當?shù)匚幕S腥藢⑵浞Q為“信仰藝術”, 這種藝術是人民將自己的生命觀念、價值觀念和精神信仰牢牢的交織在一起, 從而達到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藝術與信仰相融合帶來了強大的生命力, 使西藏唐卡藝術不僅能夠適應日新月異的新環(huán)境, 也能夠自身不斷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次旦久美.論唐卡畫在當代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界定[J].藝術評鑒, 2017 (18) :45-46.
[2]陳曉波.論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內(nèi)涵與實用價值——以西藏唐卡藝術為例[J].藝術評鑒, 2016 (12) :24-27.
[3]王學峰.繪畫唐卡藝術中的秩序感研究[J].美術研究, 2016 (01) :117-118.
[4]劉冬梅.造像之美:法度與實踐——從西藏唐卡畫師的藝術實踐看藏傳佛教造像的美學觀[J].中國藏學, 2013 (03) :137-143.
[5]卓么措.藏傳佛教藝術傳承中信息技術應用的價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學, 201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