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索洛余值法與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對廣西1996-2016年經濟增長源泉進行探析,并對廣西經濟增長率波動的影響因素進行脈沖響應分析。研究得出廣西經濟增長仍然屬于粗放型,主要依賴于能源消耗,并伴隨著環境的損耗。總體來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要高于物質資本,但從各年度的變化可以發現人力資本的貢獻度呈下降趨勢,說明廣西存在勞動力流失現象。此外全要素生產率對于廣西的經濟增長貢獻為負值,說明廣西技術創新能力較差,最后從推動技術創新,提高勞動力數量和質量等方面提出相關可持續發展政策建議。
關鍵詞:全要素生產率;環境污染;能源消耗;經濟增長
《廣西經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綜合性經濟月刊,也是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連續五屆被評為廣西優秀社科期刊。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也不得不讓我們正視經濟增長的平衡性與可持續性,同時也意識到經濟的增長不能光看速度而忽略質量,發展方式也開始由過去的粗放型逐漸轉為集約型。作為連接我國與東盟的橋頭堡,廣西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經濟突飛猛進的背后是“汗水”還是“破壞”越發值得我們去深思。在生態文明的嚴格約束下經濟的增長是否會放緩對于發展中的廣西來說舉足輕重,研究生態文明約束下的廣西經濟增長動力,對于正確認識廣西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制定相關經濟政策無疑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因此本文主要圍繞探索廣西經濟的動力源泉來展開分析。
2 文獻綜述
新古典增長理論提出要素投入帶來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而生產率才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核心。至此多數學者將考察重點從勞動、資本等投入要素轉變為技術創新等要素。武鵬利用SFA和DEA方法計算了改革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研究結果表明資本投入是中國經濟增長持續穩定的最主要來源,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拉動特征非常明顯。何東偉通過DEA測算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來源于物質資本的積累,而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并不顯著。陳彬結合SEF,GRW和SEA模型測算了我國經濟增長來源于要素投入,多個省域仍以資本投入為主。
在早期的經濟增長核算中大多數學者沒有考慮到環境與能源消耗的問題,假定所有的生產者在技術上都充分有效,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從而使計算結果出現偏差。我國學者劉瑞翔基于綠色增長核算框架,將中國經濟增長分解為要素投入、生產率與環境損耗,研究表明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由要素投入驅動。牛曉耕對中國能源-經濟-環境系統發展狀況進行研究發現傳統要素投入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逐漸減弱而TFP的貢獻在逐漸升高。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學者將能源,經濟與環境放在一個框架中進行探析,研究對象多以我國為主,而以省市研究的較少。我們通過在知網上搜索關鍵詞發現,廣西在近十年來研究經濟增長動力時考慮到生態損耗問題的文章較少,大多數文章還是基于投入要素的分析。例如張立國從古典經濟理論出發,選取了資本投入、勞動投入、結構變動、人力資本和制度創新五個變量進行研究得出廣西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于資本投入。雷桃桃選取總產出,勞動投入,資本存量三個指標得出資本投入是廣西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陽瑾瑜引入能源消耗,經濟增長,二氧化碳三個變量建立自回歸模型,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發現廣西經濟增長依賴于能源消耗。但我們知道引起環境污染的指標僅用二氧化碳來代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將能源消費與環境污染兩個變量納入經濟增長模型中,而環境污染的測度選取SO2排放量、CO2排放量、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等9個指標來表示,以期能夠從生態視角下探索廣西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并給與廣西未來經濟發展提供相關政策建議。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模型設置
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基礎上引入能源消費與環境污染兩個變量,最終得到:
Y=AKα(HL)βNθPφ(1)
其中Y、A、K、HL、N、P分別代表總產量、全要素生產率、物質資本投入、勞動投入、能源和環境損耗;α、β、θ、φ分別表示各變量對經濟增長的彈性。
3.2 數據的選取與計算說明
為了能夠全面測算出廣西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本文采用1996-2016年相對較長時期的投入產出數據進行分析,并選取合意產出、生態損耗、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投入作為模型中的變量。
(1)合意產出Y(億元)。本文以1978年作為基期,計算了廣西1996-2016年的合意產出(實際GDP)。
(2)生態損耗。本文將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指數兩部分統稱為生態損耗。能源消耗統一折算為萬噸標準煤。本文選取SO2排放量、CO2排放量、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工業廢氣排放量、工業煙粉塵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生活垃圾清運量、化肥施用量、農藥使用量9個指標作為計算環境污染指數的影響因素,運用改進的縱橫向拉開檔次法計算出環境污染指數。
(3)物質資本投入(K)。由于中國沒有直接的物質資本統計數據,因此相關數據皆通過計算所得。本文采用如下公式對物質資本進行測量:
Kt=It+(1-δt)Kt-1(2)
式(2)中:Kt表示t年的資本存量,Kt-1表示t-1年的資本存量;δt表示t期資本折舊率;It表示t期凈投資。
(4)人力資本投入(HL)。本文采用就業人數與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積表示人力資本投入。
4 VAR模型及脈沖響應分析
本文采用約翰森協整檢驗法對各變量的協整關系進行了檢驗,得出五個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因此建立了環境污染,能源消耗,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模型(括號內為t值):
lnY=-10.07(-2.80)+0.22(2.45)lnP+0.45(4.15)lnN+0.41(6.76)lnK+1.193.26lnHL
其中=0.997,F=1224.21,D.W=2.22。可以看出在1996-2016年間,廣西經濟的變化的99.7%可由K,H,N,P四個變量的變化來表示,且各要素的投入都會對經濟增長起促進作用。
由前述可知,序列ΔlnY,ΔlnP,ΔlnN,ΔlnK,Δln(HL)都是平穩序列,可以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取滯后階數為2,所得結果如下:
ΔlnYΔlnPΔlnNΔlnKΔlnHL=-0.11-5.299.474.9216.92+0.488-0.0650.2030.015-0.1382.674-0.9121.057-1.847-1.120-0.450-0.2271.2760.045-1.060-0.958-0.0510.0771.858-0.276-0.167-0.019-0.2610.307-0.208
ΔlnYΔlnPΔlnNΔlnKΔlnHLt-1+0.647-0.065-0.083-0.2340.0360.749-0.396-1.396-0.1640.0762.125-0.377-0.863-0.945-0.2671.306-0.074-0.005-1.194-0.3960.7710.062-0.059-0.553-0.535ΔlnYΔlnPΔlnNΔlnKΔlnHLt-2
模型五個方程的R2都在0.99左右,且所有根模都在單位圓內,說明模型擬合度較高,模型穩定。接下來本文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圖1~5描述了當某一變量受到一個標準大小的沖擊后其他變量的動態影響,本文將沖擊的滯后時間設定為10年。
在圖1中,本期內收到一個標準差擾動沖擊之后,地區生產總值在第2期達到最小值0.004,之后脈沖響應開始回升,說明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受到的沖擊對自身的影響在一定時期內可以保持穩定增長。環境污染的正沖擊給地區生產總值帶來正面的影響,說明增加環境污染會對未來地區生產總值的增加產生正向影響。在圖中地區生產總值1-4期的響應小于5-10期的響應,說明在同等污染的情況下,經濟增長要比原來更快。在本期給能源消耗一個正的沖擊后,當期響應值為0,第8期開始逐漸下,說明前期能源的投入對于拉動廣西經濟的發展作用較大,但是在第8期之后這種作用會減弱,未來能源在經濟發展中只是起到促進作用,但不是廣西經濟主要的發展動力源。當給物質資本一個正沖擊后,在短期內會對產業生產總值有正向促進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即第3期之后,對物質資本的外生沖擊會抑制經濟的增長。給與人力資本一個標準差擾動之后,在第2-5期對生產總值有負面影響,在第6期之后開始反向逐漸上升并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在圖2中,環境水平對自身的沖擊在當期達到最大正響應,在第2期降為負值,之后響應回歸為正,且波動幅度減弱并趨于穩定。當給地區生產總值一個正的沖擊時,在第一期對環境水平波動有最大的負向影響,在第2期反向上升為正。對于能源消耗的沖擊,環境水平當期反應為0,在第3期及第5期之后一直是負效應變動,與我們所想的能源消耗的增加會加強環境污染相反,其原因是近些年來國家提倡使用清潔能源,造成較少能源的使用可以達到原來的效用并減少污染。當期給物質資本一個正的沖擊,發現在這滯后10期內都是負的影響,說明物質資本的過多投入會使環境污染加劇,對于未來的經濟發展會其阻礙作用。給人力資本一個正的沖擊時,總體來看變動幅度較小,說明人力資本的增加對于環境污染影響較小。
在圖3中,當給地區生產總值施加沖擊時,能源消耗在當期出現負響應為-0.001,在第三期之后響應逐漸下降但一直保持正向響應并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波動。說明短期內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會伴隨著大量能源消耗的使用。當環境損耗受到沖擊時,能源消耗在當期出現最大的正響應為0.024,在第三期降到最小值0.006,說明廣西未來大量使用清潔能源。當能源消耗施受到一個正沖擊后,當期出現較大的正向反映,之后開始下降。當給物資資本施加沖擊時,當期響應為0,在第2期對能源波動就有最大的正的影響,之后影響迅速下降并。當給人力資本一個正向沖擊后,能源在前4期為負的響應,在第5期開始轉為正的響應,之后響應波動幅度較小。
在圖4中,物質資本對于自身的沖擊在1-8期內有正向效應,第4期之后開始迅速下降并在第9期出現負響應。地區生產總值受到外部沖擊時,在第2期出現負響應,在之后的滯后期內轉為正響應并逐漸上升,說明物質資本是拉動廣西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當期給污染水平一個標準差擾動沖擊之后,物資之本在1-6期內有負的響應并在第3期達到最低值-0.028,在第4滯后期后響應急劇增長,廣西前期經濟物質資本投入帶來的環境污染是在生態環境能夠自我調節的范圍內,但隨著投入的增加,超出環境自我調節范圍,造成環境污染加劇。給與能源消耗一個正向沖擊,可以發現在整個滯后期內都具有正向影響。人力資本在受到沖擊后,當期并沒有做出響應,在2-9期為負響應。
在圖5中,當給物質資本施加沖擊時,人力資本在當期有較大的負響應為-0.0107,第二期轉為正響應。在當期給地區生產總值一個標準差擾動沖擊之后,人力資本在整個滯后期內波動幅度較小,說明人力資本的投入對于未來廣西的經濟增長起拉動作用,但作用較小,而出現的短期負響應有可能是由于為了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受教育和培訓時間,從而使勞動者的工作時間相應減少所致。當給環境損耗施加沖擊時,人力資本在第一期為負的響應,并在第2期達到最小值-0.0103。在當期給能源消耗一個標準差擾動沖擊之后,當期出現較大的正響應為0.0062,在第2期時響應變為負,第3期后又開始迅速上升,在整個滯后期內波動幅度較大。當期人力資本受到外部沖擊時,人力資本在當期影響達到最大,隨后影響波動幅度逐漸減小,并在第10期趨近于0。
5 經濟增長分解
將廣西經濟增長源泉分解為傳統要素投入(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能源消耗、環境損耗以及全要素生產率五個部分,并根據上文所建立的長期均衡模型中的各增長源泉的彈性系數,可以求得廣西經濟增長率及其源泉分解。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