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中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課程,化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接受知識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每個化學教師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針對此,很多教師也進行過研究。本文是一篇考試周刊征稿范文,主要論述了化學教學中如何運用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化學教學的靈魂。化學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挖掘化學教材中美育因素,從而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化學教學,情感教育,教材
俗話說:“澆花要澆根,育人要育心。”在教育培養人才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必須承擔起“育心”的工作,培養品學兼優的人才,才是根本目的。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傳授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受益匪淺,同時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化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1 通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化學教學
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和體驗,在化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方的情感因素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情感影響認知的選擇性,提高認知的積極性,導致認知優化,促進認知深化,有利于認知內化,即情感是手段。和諧愉快的情緒、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有明顯的維持、促進和強化作用,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以主動、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活動,并喚起學生想象力、促進能力發展。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重視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努力發揮其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改進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效果,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和育人環境,促進學生認知情感的和諧發展。求真理,頑強不屈。如氟單質的制取,從1813年英國化學家戴維開始對氟進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國科學家莫瓦桑制得單質氟,其間有不少科學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然而科學家們還是前仆后繼,毫不退縮。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自己學科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要有效地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教師只有通過自己內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學生。在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將自己對學科執著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帶給他們,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通過師生情感交流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教師教得生動,學生學得主動。
2 通過發揮學生的情感交流,達到達到化學教學的目的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可以進行動態的對話,這種對話的內容包括知識信息、情感、態度等各個方面,教師與學生在合作中探索、求知,實現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達到真正的教學相長。首先,教師要有民主作風、平等意識,要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對差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到教師信任、期待他們,使他們產生溫暖感、親切感。其次,教師要對學生要有嚴格的要求,給予學生關愛不等于沒有要求。教師要注意掌握好批評和表揚的分寸,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再次,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之余,重視師生情感的交流。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氣氛的基礎,是克服各種教學障礙、保證教學成功的關鍵。中國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從小熱愛祖國,學習勤奮。留美8年獲博士學位后,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以赤誠的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建起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永利堿廠。“七?七”事變,天津淪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時,侯德榜態度堅決,斷然拒絕,后率眾入川,籌建了川廠。在他的努力下,經過多次的摸索和試驗,終于發明了“侯氏制堿法”,名震中外,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3 教育理念人性化和民主化
學生是我們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主體。新課程立足于為了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新一輪的化學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突出對學生生活和發展有益的化學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型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認識化學知識的價值和實際用途,深刻理解化學與社會的聯系。對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充分尊重和教育過程的人性化是這次化學教育改革的核心特色,并把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課程改革的宗旨,回歸人的素養課程觀,化學課程標準也將之貫穿其中,并從課程目標的角度界定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其中,后兩項目標尤其依賴學生的主動參與來實現,要求新的化學教學過程必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增強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從而全面落實化學課程標準。同時,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概念也被引入到新的化學教育中來。將化學教育的出發點放在每位學生的化學學習基礎、愿望和潛能上,將化學教育的重點放在由知識性、過程性和體驗性三個維度組成的化學學科最近發展區上。化學學習過程性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對化學學習過程的充分優化和發展,而學生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時間過程和曲折階段,因此對必修、選修等不同學習階段和模塊要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寬松環境的必要手段,是培養學生情感、意志、性格、信念和個性心理品質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全球,臭氧層遭受破壞,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漲,這一切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在國外,如英國的煙霧事件,美國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俁病等,都是由于工業“三廢”沒有有效處理造成的。在我國,每年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也相當大,而且有增無減。大部分城市出現酸雨,由環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達數千次。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把環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探究過程提高觀察、表達、思維等綜合能力,強調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對學生個性的培養,要求對學生的多元智能科學地認識和人性化尊重。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質、高度的責任性和恰當的教育方法,要拼棄傳統教育中的“師道尊嚴”,正確樹立教師的威信,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師生在人格上要求平等,教育關系需要重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要求在新的化學教育中,建立起師生之間民主與平等、尊重與信任、理解與合作、科學與自由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建立學生學習的良好心理基礎和學習情境,才能最終達到化學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教師只是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促進者、合作者、幫助者和鼓勵者,和睦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成長和人格充分發展的條件。教師每天都在接觸學生,教師的言行舉止總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心里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會產生消極影響,教師的情緒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教師的人格會影響學生的人格。因此教師要舉止文明,儀表端莊,以身作則,注重身教,這樣,教師就會備受學生的敬愛。教師應常與學生一起參加各項有益勞動及課外活動,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知心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的教師成了學生心目中的楷模,師生之間的感情油然而生,良好的師生關系也隨之形成,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順利進行。
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化學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學生學習的環境需要建立,學習的情感需要教師的調動和感染,教師有活力,學生才有活力;教師有精神,學生才有精神;教師講的生動,學生才能產生求知欲望。學生學習的情感,靠教師用情感來帶動,創造一個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著名學者波利亞認為,教師的首要金科玉律是“對自己的課程有興趣”,作為教師,他應做到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愛自己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師范教育司.新課程的教學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考試》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繁榮考試研究,推進考試改革,促進考試事業發展為辦刊宗旨,全面反映國內外考試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紹國內外考試理論研究新動態、探討考試改革和發展的新問題,集權威性、科學性、學術性、實踐性及可讀性為一體。主要內容版塊有考試制度研究、考試理論與實踐、考試技術應用、考試與評價等。讀者對象:國內外及地區各級各類考試與評價機構研究者和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及其他與考試有關的人員。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